我与孔庆东调侃
作者:滨城老王 发布日期:2020-04-10 点击数:1652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的去世,令金庸的铁杆粉丝和金庸研究专家孔庆东很难过。身为北大中文教授,如此推崇金庸,可见金庸作品影响之巨大。孔庆东认为,金庸小说的灵魂就在于一个侠字。我辈虽无缘结识金大侠,却与孔和尚在网上有过交往。
我与孔庆东调侃
去年网络流行用语如“山寨”、“雷”、“囧”等,不仅仅在网上流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被人们使用,这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出来的新词汇,同时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北大当红教授孔庆东,也就是那个自称醉侠的“孔和尚”,去年曾写了一篇题为“老大徒囧囧”的博文,文章写得挺长,但真正讲到“囧”字的内容并不多,在这里不妨将这段文字原封不动抄录如下:
《语文建设》08年11期南京大学刘艳的《让人发“囧”的“囧”》,写得虽然简单,但却是我看到的第一篇专门论述08年最新网络用语“囧”的论文。我本来国庆节前就想搜寻一下有关资料,写一篇《说囧》的,结果一时太忙,就让人抢先了。唉,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囧囧啊。
南京大学刘艳老师的那篇文章我没有看到,不知道文章里是如何论述这个“囧”字的,好象传统的解释,基本上都是源于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原意是指窗户,后来引申为光明、明亮。说来也巧,正好我手头有一本康殷著,荣宝斋出版的《文字源流浅说》,记得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买的,才花了1、8元,书的质地非常好,买后爱不释手,颇有一番深入研究的雄心壮志,可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雄心壮志都化做了酒桌上的下酒菜,跑到了爪哇国。“唉,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囧囧啊。”
这次把这本书找了出来,在541页中找到了“囧”字,想看看康殷是怎样解释这个字的。你别说康殷还真有自己的观点,并不迷信许慎的说法。尽管许慎对文字的解释千百年来已成金科玉律,康殷还是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在书中画了很多图形,以此来说明“囧”字:
象一只割下的牛耳,呈立置或横置形。许慎误把“囧”字解作窗口通明的意思,把牛耳看作了窗牖。我国古建筑多属木结构,很少可能造出尖圆窗--象西方哥特式教堂的石雕的窗形,大约连他自己也不相信,所以又试解作人眼形,解“囧”为目,近人或仍坚信不移。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康殷指出,“囧”字“本来极明显易辨,也不难由带有此形的诸字中推测。他说的诸字之中有盟、??(读温)二字,古时相通,上下结构,下面的“皿”字,“象竖立一只牛耳于盘中之形。这是古代订盟的特殊仪式,《周礼》的所谓‘杀牲歃血,朱盘玉敦,以立牛耳’,大致与字形相同,此类古老的风俗流行于很多原始的民族、地区,如近代倮倮族的饮血酒等,皆此风之余,如果是窗型怎能置在盘里?”他还举了一个“??”字,从他研究、考证的图形看,象假面舞人形---头戴牛耳兽耳的兽头形假面具的舞者,显然不是把“窗牖”或目形戴在头上的。我觉得说得挺有道理,最起码也应该算是一家之言吧。
当我们都在热议“囧”字的时候,不应该忘记当年在牛棚旁的小屋里,有一个青年人敢于挑战权威,对这个字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管他的观点是对还是错,我们都应该对他在文革中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孜孜以求的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向康殷先生致敬之后,我们就要批评孔老师孔和尚了,不但要批评,而且要严肃的批评,一定要触及他的灵魂,让他从思想深处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孔和尚如今过上好日子就忘了本,整天吃着天南地北的狐朋狗友、徒子徒孙们进贡的土特产品,吃的红光满面、肥肥胖胖的,堪比乃父当年骗他钱换酒喝时那样,好生惬意。革命意志衰退,只想着吃喝,目前尚未发现玩乐。明明说要写一篇《说囧》的文章,却没有写,放完空炮,竟象没事人似的。没写也就算了,还偏偏要找理由,说什么“结果一时太忙,就让人抢先了”,看看成了什么样子嘛,糖衣炮弹还是很厉害啊,我们可亲可敬的孔和尚的金刚不坏之身就这样被毁掉了,岂不让人惜哉痛哉。
好了,到此打住,以上纯属和孔老师调侃一下,开个玩笑,绝无恶意。新春佳节就要到了,衷心的祝愿孔老师身体健康,牙口奔棒,吃嘛嘛香,想嘛来嘛。同时希望孔老师尽快还清欠账,早日写出让我辈翘首以待的《说囧》来,不再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囧囧”。
孔庆东看到文章后留言道:“批评得好!是孔和尚的风格!”孔和尚认识错误的态度相当诚恳,我一个没有念过几天书的大俗人 ,能让赫赫有名的北大教授,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承认错误,虚荣心不免得到了小小的满足。可是,孔和尚的风格是什么呢?我想了想,啊,大概就是他的偶像金庸在小说中推崇的侠义之风吧?
至于孔庆东说父亲骗他的钱换酒喝之事,将在下篇文章《我与孔庆东和萨苏的点滴交往》中加以揭晓。
2009.2
有才子曰:我与孔庆东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