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记忆
作者:上岸渔夫 发布日期:2020-04-10 点击数:1743
“那是大概十年前的一个春天。对!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谢谢我的记忆。”我说。
太阳将树荫缩得很小,你用刚接来的宣传单挡住了射在脸上的阳光,呆呆地看着我,好像要对我说:“快讲,讲完了我们换个荫处。”
“ 那时,我读六年级,老师叫我们下周搞一个放风筝比赛,并说风筝要自己做。”我望了望空中的风筝。“回家后,我在家里找了几条竹条,但每条都很厚,你知道,这风筝。”我边说边用手指了指空中最大的一只风筝。“这风筝重了就飞不起去。”你点了点头。“我爷爷是个木匠,所以我就要他把竹条销得很细。光有竹条还不行,还要玻璃纸和线。这个玻璃纸吗?我就找了一个较大的红色塑料袋,把它撕成两块,再用胶水把它贴好。”你对我笑了笑。“那线呢?”你迫不及待地问道。“毛线,我就把我妈织毛衣地毛线拿来了。”你扑哧一笑。“你还真行,”你说。“没办法,我当时真的找不到什么好方法啦。”我说。
阳春三月,广场上空是风筝,广场上是放风筝的人,广场的另一边是洞庭大湖,湖面上零散的船只就像天空中零散的风筝。一阵阵凉风从湖面上送到湖岸。一个近十岁的男孩带着不到三米高的风筝跑了过来,风筝在凉风的摇摆下渐渐地下落,最后落了下来,小男孩还在往前跑着。“你的风筝飞下来啦。”你站了起来,拾起了落在地上的风筝,男孩转过身,向前跨了几步,就像踩到了什么脏的东西。“姐姐和你一起放。”男孩瘪了一下嘴吧,又笑了一下,你举起了风筝,男孩向前跑着,你也奔了过去。
没睡午觉,人感到有点疲倦,加上那湖边柳条上吐出来的绿芽绿得刺眼,便躺了下来,望着空中的风筝。
那是一块绿色的草坪,中间一块水泥地的篮球场,篮球场还是后来才有的,黑色的煤渣跑道。若空中飞起一只风筝,下课了的孩子就会围在栏杆上讨论着它的高度和颜色、大小。小时印象里最能飞的是黑色的一种小昆虫,用白色的细线绑住昆虫的小脚,它往哪里飞,我和堂弟就往哪里跑。后来在我八岁生日时,父亲给我买了一只风筝,才知道那是最能飞的是不会动的,它的名字叫风筝。
“后来呢?”你气喘着走了过来,坐在了我的脑袋旁。“比赛那天,我发现只有我我的风筝是自己制的,也只有我的风筝是最丑陋的,老师叫我们把风筝都挂在讲台上,并把我的风筝挂在中间,还取了个名字,叫‘红屁股’。”“红屁股?”“因为它是用红色塑料袋做的,它的外形是圆的。”我向你解释说。我坐了起来,发现那个男孩的风筝已飞得高高的,他还不停地向我们这边望着。
“我的那个红屁股,它根本就不会飞?”“为什么?”“因为它没有翅膀。”你看上去有点惋惜,我向你笑了笑。
这时太阳早已将树荫吞灭。我们只好换个阴处。凉风风吹动着你的长发。你面向湖面说:"要是那是海就好了。”我向你看了看。“要是海我就能看见比这更大的船啦!”我笑了,你也笑了。
(本篇作者写于去年三月)
有才子曰:风筝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