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河边故事之八九)
作者:有任京杭 发布日期:2020-03-18 点击数:1785
常听说病急乱投医,而且现实中也不乏其例,往往是一些医生束手无策的病却能因为偏方而缓解甚至治愈。近来有一位朋友之妻查出病因并被告知已经不能做手术了,朋友偏不信邪,大有白娘子奋不顾身的劲头儿,四处打听,弄来许多偏方,什么核桃皮煮水、蝙蝠入药等,一段时间后竟大为见效,到处鼓吹偏方的无所不能,特别是酒酣耳热以后。
但偏方的存在或来源于“病急”,有时并非急难险重的病,也可以靠偏方疗治。小时候的记忆中,村里有人头疼脑热或者不舒服了,首先想到的是寻一些偏方来,或煎熬或生吃,或卧床捂被子或跑步散热,不顶用了再去公社或者市里的医院。
梁实秋先生把偏方定义为凡非正式医师所开之非正常的药方,或非正常的治疗方法。不管对于这个“正常”的标准是如何的难以把握,印象中似乎许多偏方还是很有效果的,也亲见或亲历过一些偏方的故事。
小时候屁股上长了密密麻麻的红疙瘩,又痛又痒,但那时皮实,满不在乎,只到一天晚上被母亲发现,着急得不行,四处打听偏方。正值夏日,邻家一位大伯在阴潮的地沟里捉到一只癞蛤蟆,也就是书上说的蟾蜍,把皮剥下来,血淋淋的,在水中稍微一冲就整块贴在我的屁股上,疙疙瘩瘩的,凉津津的,有点儿瘆人,不禁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但随后几天屁股上的红疙瘩就全消了。
我都上初中了,那年大姨做了手术经过几次化疗以后回到家里,听说有一种偏方能治她的病,就是用壁虎在锅里烤干后压碎成末,用白水冲服。于是外婆家、三姨家、还有我家,步调空前一致,像经过战前动员一样,在无数个夏天的傍晚,手持一竹竿,在灯光或月辉映照的屋顶、墙壁上搜寻,捉到后烤干用罐头瓶盛着,积攒一段时间后就送过去,还别说,大姨的病情还真的延续了几年,不知是不是那些壁虎的缘故。至今想起,那几年手持竹杆的我们,还真够残忍的!没有办法,都是为了治病。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总感觉咽喉里好像总有点儿什么东西堵着,高中时在校医务室看了看,说是慢性咽炎,给了些喉症丸吃。拿着火柴盒大小的药盒正要出门,医生在后面说你不能报考师范。问为啥,说你有咽炎,不合适。这句话让我失望了好一阵子,本来一心要当老师的,那段时间上课学习都好像没有动力了。后来在大学期间的一个暑假,母亲拿出一个大大的玻璃瓶,里面是拨开的石榴籽,用白糖浸泡了很久,让我捞出来连果核一起嚼碎了咽下,一天吃三勺,说是专治咽炎的,还说妹妹就是吃了这个以后治好的。可能是我没有坚持下来,至今咽炎还是没有痊愈。
简单搜罗一下,记忆中的老家偏方还真不少,例如得了脚气就用晒干的茄棵泡水来洗脚,用生白萝卜汁滴鼻孔可以除根头痛,睡前用热水加醋浸泡双脚可以缓解失眠多梦,花椒用开水泡了睡前喝一杯可治疗打鼾,睡前吃一块生桔皮可治疗磨牙,落枕了就用擀面杖来回滚压颈部,等等。那时有些人家的条几上总有一两个酒瓶子里泡着些蝎子、蜈蚣、枸杞、人参之类,如果有本事能捞到鹿鞭、虎鞭的,则更是在满村子里炫耀。
虽然梁老先生把偏方排斥在“正常”之外,但在记忆中经历或听说过的偏方,好像大多是对身体无害的。后来读到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先妣事略》,说他的母亲16岁出嫁,短短的七年中生了七胎,其中有一次还是双胞胎。为解决多子之苦,喝了民间的避孕药方,“以杯水盛二螺进”,也就是两个生螺丝,结果导致喑哑不能语。所以对于偏方,还需要有一种审慎的态度,不要问题没有解决又旧恨添新愁,反而不划算。
即使有这样的不可预见的后果出现,但至今想起小时候的偏方见闻,心里还是暖暖的,除了对壁虎和那只癞蛤蟆有多来越多的愧疚以外。
有才子曰:偏方(河边故事之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