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言難盡“千家水”
作者:雨舟人 发布日期:2020-03-12 点击数:2993
乡村俚语,原本耳熟能详,后来由于远离了语境太长的时间便忘记了,再后来受到某种启发或刺激,突然间又记了起来,例如“吃千家水的”这个名称便是这种情况。
我老家那个地方,把不固定地经常在农民家里吃饭的下乡的国家干部,及其他公职人员,还有各种上门做手艺的匠人,如木匠、篾匠、裁缝、检屋匠等等,笼统地都称作是“吃千家水的”,也就是不自己做饭吃,常常被别人,被千家万户轮流供饭的意思。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吃千家水的”到过的地方,不可避免地会给人留下印象,这种印象到时候便会成为一种“谈资”。田间休息,或是茶余饭后,或是其它什麽时候,庄稼人不免要对“吃千家水的”的评头品足,包括对其人品、特点、工作能力、职业道德,等等。这种议论评价,臧否褒贬,虽是闲话,其实也是可以当做一种史评和史话的,野史嘛,村鄙之史嘛,而这其中有两句评语尤为紧要:
一句是:“人家到底是吃千家水的”!这句评语,是对吃千家水的最高的评价,而给出这样的评价的背景资料,要么是这个“吃千家水的”抵御了工作所在地某个颇有姿色的少妇或少女的勾引,而这种引诱往往是利用家里给“吃千家水的”管饭的机會進行的;要么就是原本很难抵御但确是抵御了钱财的贿赂,从而避免了个人犯错误、工作遭受大挫折,有那么一点化险为夷的味道。
另一句是:“亏他还是个吃千家水的”。这一句就比上一句复杂得多了,说的某个“吃千家水的”在以上的问题上打了败仗,犯了错误,弄得很不光彩。例如当干部的被撤了职务、受了处分,调离时被老百姓扯着铺盖卷理论,要讨说法,不让走;做匠人的,因为“犯规”,结果狼狈不堪,灰头土脸,最后连工钱都拿不到,只好抱头鼠窜滚蛋,等等。“吃千家水的”出问题,原因大都在不能抵御诱惑。诱惑,不是现在才有,那时候就有,不是繁华都市才有,穷乡僻壤也有。想想也是啊,有的有些姿色,或是很有姿色的农村妇女,丈夫却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突然来了一个驻村的国家干部,年纪跟自己差不多,很有风度、气质,又很有文化,很有水平和能力,自己的丈夫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于是她便心向往之,“恨不相识未嫁时”。最初是很仰慕,后来仰慕得走火入魔了。这时候,若是这个“吃千家水的”既不能自持,又不能回避,大错就铸成了!原因本也简单得很。人的身上是有着“兽性”的,一点“兽性”没有,人就没了意思,而“选择最好的对象媾合”便是人身上的“兽性”之一。在有的时候,有的场合,这简直是一件情不自禁,不由自主的事情,说到底,当然是人性的弱点使之然。
实际上,“千家水的”的吃法,要注意的并非只有上述的事项,其他方面还有不少。例如你当干部的,当领导的,你不能在自己“吃千家水”的地方购买土特产,购买农副产品,你不能因为家里缺粮,你在产粮区“吃千家水”,那里粮食便宜,你便拿了钱去买到家里吃,这就犯了政策,犯了错误了,是要受处分的;例如,吃饭也大有讲究。我“吃千家水”那会儿,每餐饭交四两粮票、一毛二分钱,那是一分钱、一两粮票都不能少给的。这不是我说的“讲究”,我说的“讲究”是吃饭的吃法和吃相。你不能因为自己是个干部,是个领导,或者是个技术高明的匠人,就以为可以高举着筷子,在人家的饭桌上纵横捭阖,“大杀四方”,就以为可以大快朵颐,可以放开肚皮去吃,就以为吃肉、吃鱼可以专挑大块的吃,专挑好的吃。这是不行的。你举着一双筷子在人家的菜碗里“翻江倒海”,也是不行的。你夹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这一块,筷子不能夹到人家面前的那一块去。你得吃得很斯文,人家看你斯文,会再三再四地劝你吃,还会另外拿了筷子夹好菜给你吃,你才可以多吃一点。同时,也不能人家不夹菜,你就一点不吃,这也不行,而且还要制止供饭的主人家没完没了地劝你的菜。还有,你吃饭不能吃出很大的声音,吃完了,碗筷要靠着饭桌轻轻地放下。吃饭问题,看似小事,可对于“吃千家水的”而言,绝对不可小觑。你很斯文,很讲礼,结果你不但不会饿着,多半还会撑着,而且人家还会给你好评,说你“到底是个吃千家水的”。反之,你不斯文,你很粗鲁,你总是狼吞虎咽,吃相难看,久而久之,便不免会得到非评,老百姓就会说:“亏他还是个吃千家水的”!
曾经,我做区委书记的时候,有一个老资格的副区长,他年长我将近二十岁,上世纪六十年代已经是几万人口的大公社的党委书记了。这个人高大魁伟,饭量很大,但在农民家里吃饭,从来都只吃半饱。老是饿着也不行啊,那时候还要时不时下地参加生产劳动啊,他的办法是每隔半个月回家吃一顿。每当这时候,他的妻子总是买两斤肥肉,再加上糯米,蒸一大钵糯米饭,让他饱餐一顿,这样便可保半个月虽吃半饱却不至于很饿。许多年时间,他都是这样做的。与他相反,我的一个同学,总是放开肚皮吃,其饕餮名闻遐迩。按说,他早早地作了公社干部,文化又高,应该前途无量啊,结果你猜怎么着?真是惨得很,他在农村干了二十年时间,愣是连一个公社的党委委员都没有当上,说来全是肚肠宽大而又不加节制惹的祸!
自小至大,听了满脑子的“吃千家水的”人的事情以及关于对他们的评价,一点不白搭。对于我,这差不多是起到了一种类似《资治通鉴》的作用,等于是为我未来做一个好的“吃千家水的”做好了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我在“吃千家水的”那个不短的岁月里,才能够一直顺风顺水,所到之处总是捷报频传。篇幅有限,脸皮的厚度也有限,其间得到的好评恕不在此吹牛,而遇到的种种事情也恕不在此细说,也许可以留作后话罢。
从小时候听大人说“吃千家水的”人们的事情,到许多年后自己成为一个“吃千家水的”,我的体会总的是“吃千家水”不容易,具体说来,则是也好“吃”,也不好“吃”,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至于“吃”的结果,那就看你是何等样人,是怎么个“吃”法了。
有才子曰:萬言難盡“千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