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
作者:峰青岚秀 发布日期:2020-04-11 点击数:2510
不知道是一种什么力量,竟让我竭尽虔诚、无比崇敬地伸出双手去抚摸一块又一块至今还支撑着这座城墙的苍然老砖。这些砖像极了我们中原过去的土坯:大约十公分厚、二十公分宽、三十公分长。苍茫峻岭满目山石,古人是在哪里取了这些土、又如何烧制的这些砖呢?在这层峦叠嶂里又是如何砌成如此恢宏壮观的城墙呢?这些都无从考证。在这只能仰望一角天空的山坳里,你会实实地感受到群峰的跌宕拥挤、城墙的雄伟霸气!
这里是云南普洱境内的茶马古城遗址,城已不在,城墙——这古人用智慧和汗水浇铸的奇迹依然屹立于今!
这些巨大蓝砖的表面早已不再光滑坚硬,数百年风霜侵蚀早已经风化成粉状薄层,麻坑点点,伸手一抹就能掉下灰来。好多大一点的麻坑就顺手糊上一把水泥,这水泥糊的随坑就洼,大小不一无规无矩,古老的城墙就穿上了百纳补丁衣,更加重了它的斑驳苍然,让人看了感慨满腹。这城墙横卧深山,就像昔日古道上的一匹骏马,尽显苍老而雄气不减,向今天乃至以后来此的路人展现曾经辉煌的历史功勋、曾经的豪迈恢宏!
这一段城墙撑开了重叠山峦的一道皱褶、连接起滇南与西藏以及中原的商旅通道,实在称得上是一道历史的承重墙。
城门主门上方高悬着木质牌匾,木板已快要朽腐,上面的字迹苍劲依然。城里往外看悬挂的是“茶马古道”、城外往里看悬挂的是“茶马古城”。两边侧门上方各有一副雕刻的壁画,虽然过了百年画面斑驳残缺,但是画中人物尽似身边人,场景温馨如家。头顶茶杯为客人送水的小二、手拿账本面带微笑的掌柜、围着炉火往皮水囊里灌水的马帮兄弟……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出昔日古城的热闹繁华,这一副绝美的艺术雕塑展现于巍峨雄伟的古城墙上,站在远处回望高大的城门、苍凉的垛口、斑驳的壁画……文化艺术和贸易使命在这里完美结合,凝聚成茶马文化的厚重历史!
这里是滇藏商道上的一个大驿站,所有的马帮商队都要在这里驻扎休整,补充寄养以便重踏征程,他们把西双版纳乃至来自泰国缅甸的茶叶药材运到西藏甚至更为遥远的北京,然后运回他们需要的北方物产。
城门以外,饮马的水池还在,一泓清澈的池水就像一眨明眸,安卧于山坳静静地映照天光。似乎还在等待那些马队,等待聆听马蹄嘚嘚马铃脆响、等待那些长途跋涉渴急而饮的骏马、等待它们料饱水足抖擞精神。马队显然已经消失多年,只有城门口两匹雕塑马膘肥体壮,马蹄腾空,那神态足以征服万里歧路。
脚下的石头路面高低不平,圆滑的石头上布满了小坑,难道这是昔日留下的马蹄痕?匹匹嶙峋瘦马负重的马蹄重重地踏在石板路上,沉闷的蹄声里浸透了赶马汉子的全部念想儿:脚下山路崎岖难行、一路不知道要忍受多少风霜饥寒、离家时妻儿老小殷切戚戚的目光、一句一句啰啰嗦嗦的千般叮咛……。分别后家人必定是望眼欲穿、不管要等多少个朝暮晨昏最大的愿望不过是盼望亲人平安回来!可是对于马帮汉子来说,他们扛的是一家人生存的根本、背的是老老小小活命的嚼谷。一经上路风餐露宿,漫漫长途天地为家、山林为营、以马为伴。马队出发了,千辛万苦为了生活。他们不知道他们每一次的出发都是一次壮举!他们不会想到他们是在创造名垂青史的奇迹!我们今天看到的茶马古道的地图是他们用脚板和意志绘制的旷世绝作!
城墙前面有一片开阔地,不知道何年何月何人在这里做了一组雕塑:几片飘零状的巨大落叶形成了桥形山路,过了桥的身背货物的两个男子回过身来等待他的同伴,那架势好像时时准备过来帮忙。而他们的同伴正在拽紧缰绳拼了死劲儿地拉马上坡,马背上是一大坨货物用雨布覆盖外面勒着揽绳,那马后踢蹬地腾起前蹄奋力迎合着主人的牵拉以便蹬上斜坡。实在佩服雕塑者的创意:落叶是大山的宿命、飘零是马帮的主题。二者如此完美接洽与古城前面,让来此的过客感慨到流泪!
西双版纳到拉萨,这样的道路司空见惯,这样的努力实属平常。马队既已出发,何时归来无法预期,人和马能否一路平安难以预料。据史料记载,山路崎岖狭窄,有时候一天只能行进二三十里。遇到对方的马队无法交差通过,双方将瘦弱的马匹估价补偿对方,然后把马退下悬崖!茫茫天路,人马货物同样珍贵,可见这是多么不能不为之的严酷现实,总有一方要先行通过狭隘之地!那为此殒命深谷的马匹也该是古道上的英雄烈士!
出城右手边几十米远,两座山峦之间有一坐小桥,两山比邻但无桥没法逾越。那桥石头底座、石头拱门、石头栏杆。旁边直直的石涯上书刻着三个红漆打字“难搭桥”!这名字恨不得一下子向人们诉尽:桥难搭!
云南通志记载:此桥建于两边峭壁间,就崖砌墩、嵌石为拱,工程浩大。桥高14米、宽2,5米、长5米。那个时候还没有水泥,筑桥所用的粘合剂是糯米汤掺入石灰浆中,形成复合沙浆坚固的很,砌成的墙百年不倒,坚硬度超过现代建筑,使用推土机也难以将其推倒。我对古人的智慧崇敬至极,难搭桥屹立至今,希望后来人能够领悟一些它的内涵、使命以及建筑工艺。
城门之内,昔日古城踪迹全无,就连一处废墟一片瓦砾的不见,代之而来的是正在建造之中的仿古新城。曲曲回廊一样的街道、二层客店的房屋格局、主街正冲着旧 城门。一切似乎都在力求原样,但原样已是一去不回。
偶尔看到一副清末民初的旧城照片,整条街道破败荒凉,道路由大小不一的石头砌成,坑坑洼洼泛着白光,街边的柱子上飘悬着店铺的幌子,佝偻着腰的小二抱草喂马……客栈的屋顶上冒着炊烟、临街的阁楼深含在茅草屋顶和耷拉着瓦脊的屋檐里面,黑咕隆咚……这一副景象真实到让人瞬间产生一种想要加入其中的欲望。简朴的亲近简陋的美,还有那粗茶淡饭的原始真味着实诱人,可是旧城无处寻觅。
一位老者抱着拐杖坐在新建的他的家门口,混浊的眸子直直地注视着我们。是觉得我们是天外来客吗?还是看到我们想起了几百年前的商旅脚夫?看到了似曾相识的画面?我也注视着他,想听他讲一些陈年往事,想从他木讷的表情里读出旧城的远年画面。可是这都不可能,他已经老到不能说话。他是这座古城留下来的活化石!
徘徊在尚在兴建的街巷里,我脚步沉重。这一段城墙重重地压在我的心上,震撼着由心灵深处延伸到四肢的每一根神经末梢。
乱石嶙峋万里足
断崖深壑滇藏路
多少脊梁掩翠丛
多少马嘶泯深谷
莫言脚夫无壮举
莫道瘦马怕征途
茶马古道非伟业
沉迹苍山垂千古
横卧于山坳气势恢宏满目疮痍的古城墙、掩映于山林草树之中险要崎岖的古道,实在不是可以赋予诗情画意的所在。这里的凝重压倒了一切,我的出游的兴致消失殆尽。我不知道茶马古道为当时的国民经济做出了多大的贡献,我却领略到这在经济贸易史上肯定是辉煌浓重的一笔!
所谓“哀怀抱绝景 更觉落笔难”,我心潮奔涌却语尽词穷。祝福这一堵斑驳巍峨的承重墙,撑过了亘古岁月,还能够撑向苍远的未来!
大西南的山坳里游人寥寥,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赢得了世人对古城古道原有历史风貌最好的保护、最大的尊重!
其实 保护历史遗迹、尊重历史原貌本应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理应以谦恭敬畏之心对待古人古迹,让历史的真相永远感召激励我们的后代子孙!
作者:春江沐雨 回复时间:2018-10-22 16:27:54
妹妹的文笔真好。
有才子曰: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