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作坊
庚子元宵节
作者:五蕴皆空啊2019 发布日期:2020-03-09 点击数:2447
  
  八点多睡醒,拿起手机在被窝里刷新冠官方报道,四项指标尽管有喜有忧,但还算平稳,不安的心舒缓了一些。
  接着继续每日一早给父母打电话的习惯,问老爸昨晚睡得如何。
  睡得不错,于是又舒了一口气。
  今天元宵节,做点长面吃。电话里是母亲不容置疑的建议。
  好!挂了电话,若不是老妈提醒,都忘了今天元宵节,比正月初一都重要的节日。
  唉!日子过得晕头转向。平日里希望有个长假,越长越好。而如今,愿望不经意就实现了,却恨不得早早结束。
  起床,洗漱,做早饭。
  到了厨房,却有些犹豫,真要做长面吗?
  没有葱,没有香菜,怎么办?幸好有家乡手工酿造的粮食醋和猪肉臊子,那可是一碗水川长面的灵魂所在,缺一不可,否则就只能称之为臊子面或酸汤面了,而不能叫做水川长面。
  有灵魂在,怕什么。
  有啥加啥,没有大葱和香菜,就用大蒜和榨菜代替。有灵魂在,其它的都是可有可无的配角。
  尽管内心并不认同此话,但还是觉得用希望否定认知,理由充分,即使做得不够正宗,但也能够保证不会太差。
  锅中入油烧至六成热,倒入蒜蓉轻炒,再倒入蛋液,迅速炒碎出锅,装盘备用。
  锅中接入凉水,烧开后下入一把家乡特有的干面,盖上锅盖,等锅再次沸腾。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面条自会变软分离。
  以前总是担心面条遇水粘在一起,总是迫不及待搅动。有次老妈说,完全不用。于是放心一试,果真不假。
  在分神想着有些人间事也是如此的时候,水开了。揭开盖子,几次翻滚后,面条逐渐变白,捞出过两次凉水,分入三个碗里。
  看着面条杂乱的瘫坐在碗里,我学着老妈的样子,将它们长长挑起,抖匀,来回三次折叠重新放进碗里,就像回到了入锅前的样子,整齐而美好。
  洗净锅,放入新水,烧开。依次放入食盐、花椒、酱油、耗油、醋、臊子,当然也没忘了最后倒入蒜蓉鸡蛋做的“葱花”。
  等醋的香味弥散开来的时候,就可以饭了。将汤舀进碗里,稍作停留,再将浸泡过面的汤滗(家乡话读三声)出,反复三次,便是大功告成。
  因为汤水的精华不断被稀释,水川长面的第一碗总是最香,也总是给地位最高的人。今天就我一人,自然唯我独尊,一阵小兴奋。
  不知味道如何?
  自己做菜一向不喜欢尝味道,调料多少全凭感觉,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向清淡。
  菜这么做可以,面呢?汤面全靠汤,忘了这句老话的后果,自然难吃,全然不是记忆中的味道。
  边吃边告诉自己,这是代表了长长久久的水川长面,吃的不是味道,是传统的文化,是美好的愿望。
  好吧!吃的是文化,是愿望。
  吃着吃着才发现,臊子全浮在了汤上。
  不是肥肉是什么?
  它们不是普通臊子方块的形状,色呈焦糖,倒像是肥油炼过剩下的油渣,显然是老妈给装错了。
  说实话我不爱吃肉臊子,主要是不喜欢吃肥肉,从小就不喜欢,宁可不吃肉。但是老妈说,没有肥肉哪有瘦肉,没有肥肉做的臊子不香,也存放不住。道理我认可,但仍然不喜欢。有肥肉的臊子都不喜欢,更何况是纯粹肥油炼成的油渣。
  面还是那个面,工艺没变,灵魂也在,但实在难吃。硬着头皮吃了一碗,直接放弃喝汤。
  为了抑制胃里的翻江倒海,我练了一会小楷,不经意间写出了四个字—后果自负,忽然感觉像是这次做饭失败的偈语,不禁愕然。
  停下笔,走进厨房,尚未的面整齐安静的躺在碗里,一副无辜的样子。


有才子曰:庚子元宵节

主页 栏目 发现 阅读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