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作坊
丽江地标
作者:传说包警长 发布日期:2020-03-18 点击数:3389
  玉龙雪山

  我从洪荒之野的痕迹中
  从创世纪的神话里
  在心里装下了一个用象形文字记录的影子
  一个素妆不灭的女神

  她见证了生命从脚下经过
  鸟儿从腰间飞过
  人类从披着兽皮到穿着防寒服
  一步步向她的额头逼近的变数

  城市在急速而急速地扩展
  车辆、灯光裹胁着震耳欲聋的音乐
  她明白灵魂敬畏的是头顶千年的冰川
  只是分明已经承受不了人间升腾的温度

  我在静默时听到了玉龙雪山的哭声
  为身上时有时无的雪

  虎跳峡

  从沱沱河赶来的水
  在这里被两岸的岩石挤压
  从山上落下的巨石
  又瞬间把水流分合

  传说中的那只老虎
  在枯水季节开始迁徙
  从东岸到西岸,从西岸到东岸
  它跃过金沙江,为了爱情还是生存

  我在雨季看到奔腾咆哮的洪水
  在旱季倾听汹涌澎湃的轰鸣
  只有水与石头撞击凝结的雾霭
  漂浮成一个白色湿润的云影

  挤压之后的水流更加激荡
  向着海洋去宣扬峡谷的永生


  东巴文

  古人把舞者的妙曼
  耕者的力道、狩者的智勇
  日月的更替、风雨和阳光
  串联成模糊的片段
  再用尖锐的石头
  刊刻在崖壁、岩洞、骨头和树皮之上

  于是
  一种种能够记录过去的符号开始流行
  一种种生活的方式、一个个神秘的寓言
  一个个鲜活的民族形象,被一代代传承

  然而,有了纸张之后,有些符号丢了
  有了印刷术之后,有些符号死去了
  只有被称作东巴文的那些符号
  在键盘风靡的时代,仍然在东巴的手里活着


  白沙壁画

  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
  我瞻仰了米开朗基罗的壁画
  在西北敦煌的莫高窟
  我被千年优雅的线条所征服

  白沙的壁画,没有西斯廷教堂的精美
  没有莫高窟震撼的视觉
  它包容了多个民族的性格
  融化了儒家、道家和藏传佛教的轮廓

  在同一片蓝天下
  多民族自由繁衍
  800年没有过杀戮
  500年彩绘出一方乐土

  白沙蕴藏着和平与尊重
  壁画在为世人祈福


  金龙桥

  我坐在江西的桥亭
  默数每一扣桥链
  凭吊修桥献身的勇士
  感恩古人付出的艰辛

  我俯卧江心的桥板
  把耳朵紧贴桥面
  想倾听茶马古道曾经的喧闹
  每天上千头骡马走出的蹄音

  我站在江东的桥亭
  静观两岸的风景
  看不见古道昔日的繁华
  甩不掉远方传来的车鸣

  万里长江只一桥的美喻
  是岁月赐予的歌声


  十二栏杆坡

  十二栏杆山是刀劈的天险
  十二栏杆坡是斧开的天路
  吃饱了油炒饭的马锅头
  在十二栏杆坡爬行了一千年

  从川中云集的百货
  过十二栏杆坡远走西藏
  从雪域下来的山珍
  过十二栏杆坡抵达中原

  十二栏杆坡淘汰了无数的劣马
  十二栏杆坡累死了无数的脚夫
  十二栏杆坡是茶马古道永远绕不过去的符号
  十二栏杆坡是丽水金沙一个流血流汗的传说

  我在十二栏杆山的坡头仰天长叹
  后人已经找不到前人走过的路


  纳西古乐

  我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乐器
  一些零零碎碎的谱子
  被一伙七老八十的乐手
  演奏了一夜又一夜

  我坐在台下洗耳恭听
  享受着鼓锣和鸣的原声
  那股从汉唐两宋元明吹来的遗风
  深邃而低沉

  我又似听到了洞经之魂的哀怨
  在迎送亘古的亡灵
  琵琶嘈嘈的苍茫
  凄厉而幽远

  我想在竖琴旁站一群追风的少年
  让世界忘不了纳西古乐的风韵


  玉峰寺万朵山茶

  雪山之巅的寒风吹过
  雪山脚下的暖风吹来
  玉峰寺的山茶听到了立春的号角
  向世人展露出茶花之王的风采

  我在茶花树下静听花开
  狮子头在无声无息中喷焰怒放
  童子面如一团酥嫩的烈火
  扑入我迷惘的心怀

  我在茶花树下坐看花开
  听仁慈的喇嘛传经颂教
  五百年修成的血色之身
  只为擎起千朵万朵的枝条

  茶花从立春开到立夏
  仿佛要想把丽江的花事点燃


  黑龙潭公园

  这潭水实在太小
  一眼涌泉,半顷碧波
  小得能数清潭底游鱼的鳞片
  小得你绕行三圈也没有疲惫的感觉

  这潭水实在太大
  把唐梅宋柏、亭台楼阁
  玉龙雪山、冷月星斗
  尽收潭底

  我在五凤楼上焚香
  看鱼儿在潭中的蓝天白云里徜徉
  我在锁翠桥上张望
  头顶象山,脚踩象山

  黑龙潭
  分明是丽江历史文化魔方的组合


  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

  在程海西岸的凤凰山下
  有一个叫凤羽的地名
  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
  坐落在凤羽的毛家湾村
  不攀汉习楼船
  元跨革囊
  只道洪武调卫
  寓兵于农,屯民实边
  从江西来的
  从湖南、湖北来的
  他们带来的中原文明
  在古老永胜的土地上生发芽,生根
  彝娘汉老子
  世弟有渊源
  屯边的男子汉
  在边屯的岁月里寻找到别样的爱情


  ***的太祖毛太华
  留下清二、清四二子,因军功拔入楚省
  永胜毛家湾的宗谱
  与韶山毛氏同根同源
  傅物馆是一艘中国边屯文化的航母
  承载着六百年边屯文明的是是非非


  永北油茶

  我反复拷问过
  《乾隆永北府志》
  永北的油茶
  出自何朝,来自哪里

  史料里已经找不到准确的注释
  我从小知道
  祖父的那只油茶罐
  是他早晚都离不开的老伙计

  滇西高原有句俗语
  永北的油茶家家有

  油茶是菜,比肩山珍海味
  油茶是饭,喝一碗能翻山越岭
  撇油茶长大的永北人,
  心里都装着个油茶情结
  解开了,离家很近
  解不开,离家很远


  他留青春棚

  八十年代初期的一个夏日
  我在他留山的青春棚里呆过一夜
  与我和衣而眠的那个女孩
  后来成为了别人的妻子

  我在青春棚里有过冲动和好奇
  拉过女孩的手拥抱过她穿着火草衣服的身体
  我们唱着彼此心仪的歌谣讲着彼此熟悉的故事
  安静地沉睡在油枯灯灭的夜幕里

  青春棚是他留少女阅人的闺房
  青春棚是他留小伙煽情的福祉
  它与伊甸园有相似又有区别
  拒接了低俗和贪欲

  而今,人心变了
  住青春棚的风俗正在现实中逐渐消失


  程海

  传说一户程姓人家的门前
  一对石狮的眼圈发红
  一个村庄和石狮一同沉下
  于是,一个叫程海的湖泊横亘在了滇西高原

  我在史志上看到了湖水外流的记载
  面对的却是一个没有出口的湖盆
  我曾经在那个叫河口的地方
  寻找到湖水流经的河流

  有人往湖里引入银鱼
  土著的鱼类没有了行踪
  有人在程海湖畔开发蓝藻
  湖水的污染日趋严重

  我想程海湖回到她四十年前的样子
  清澈的水面上只有木舟


  灵源箐观音像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朝
  驿道险恶、孤独而遥远
  吴道子骑马
  坐轿或者步行
  从帝王脚下
  浪迹到滇西永胜

  抛开野兽、绿林和官卡
  撇开饥饿、病痛与劳顿
  在由蜀道延伸而来的跋涉中
  他淌过了多少条河流
  骑坏了多少匹良马
  已经无从考证

  最终,在一堵青岗石壁
  他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观音之像
  如敦煌的丰腴、飘柔
  灵动而神圣

  每次去瞻仰时我都要俯首跪拜
  有信仰比无信仰更加从容


  红石崖地震遗址

  在古代的正德十年
  一声巨响之后
  一座城市倾履了
  一座大山被瞬间撕开

  从此,红石崖
  一个地名诞生在
  明朝的典籍里
  先贤编撰的《乾隆永北府志》

  那被撕开的峡谷
  九曲回肠,深不见底
  豁口相望的崖头
  五百年来不时有岩石剥落
  惊吓走兽和飞鸟
  扩张地震的伤痕

  人心撕裂了
  会危及和睦、生命和爱情
  地震撕开的大山
  永远也难以愈合


  清水古村

  龙泉寺的温泉没有干涸
  水面依然倒映着暮年的椿木
  南阁楼的拱门见证了世事的变迁
  从康乾盛世到和谐共和

  几山书院藏下的万卷古书
  在岁月的祸端中羽化成土
  只有文庙琅琅的书声
  几百年来一直没有停过
  流沙填满了曾经拥挤的驿道
  那里曾经是进京赶考的必经之路
  东岳庙的门坊彰显昔日清水文脉的典盛
  极目处处有明朝遗失的老屋
  一村四进士
  五子四教官的真实故事
  被历史演绎成
  一个个旷世的传说




有才子曰:丽江地标

主页 栏目 发现 阅读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