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作坊
傣族的发源地(重庆綦江县东溪镇)
作者:yokohama168 发布日期:2020-03-09 点击数:3282
东溪镇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南边缘,贵州大娄山脉北端,重庆南部,幅员面积157平方公里,辖20个村,4个居委会,人口 8.1万人,其中场镇人口1.5万。2002年,渝府发(2002)80号文件批准东溪为全市100个商业小城镇之一。同年,渝府发(2002)26号文件把东溪列为重庆市首批亟待抢救的传统风貌镇之一。2005年,渝府发(2005)205号文件批准东溪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建规(2007)137号)批准东溪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12月,东溪上榜重庆市十大名镇。
  
  东溪镇历史源远流长,于公元202年建场,名万寿场。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在此设丹溪县,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4年)撤丹溪县为镇,宋、元、明、清为安里统治中心,属县行政公署所在地。东溪建镇1300多年,建场2200多年,素有“川东第一山水古镇”的美誉。
  瞻彼渝南,古镇东溪,风雨沧桑,璀然灿然,中华辉煌五千年,古镇文明二千载。
  巍巍牛心山,一峰剑指;琵琶险峻,四寨虎视。霞蔚云蒸,气薄九天。流光溢彩,红凝紫染。威武磅礡,挥戈扬鞭。翼王三攻而不下,兵家并争叹其坚。三河环抱,山清水秀。风梳杨柳,波泛涟漪;朝晖夕照,晴柔雨媚。鸥宿鹭集,鹤翔雁比。小桥流水,古树人家;清泉乱石,古藤艳花;瓦寺临岸,木屋悬崖;抒写天趣,瀑飞壁悬。幽潭素月,峻岭彩霞。春波荡,村姑浣布;夏风爽,官绅避暑;秋月白,骚人作赋;冬雪莹,渔翁扳罟。五千棵黄葛树,蔽日以蓊翳,西南之最,叹为观止;近万级古盐道,入云而迤逦,汉晋以远,溯其肇始。世外桃源,心中诗翼。行人游客,不禁于斯驻足抒怀;才子画家,专程到此挥毫写意。于是远唐谪仙李太白遗诗:“丹溪一拱气霏霏,黄桷森森绿相围。接地川黔通百货,泊船渔火敞千扉。杏花雨润太平渡,杨柳风披客子衣。遥指夕阳人影散,谁家官舫又来归。”
  古镇经商,百业俱兴。集其商贸竟占綦邑之首市。平昼千人手拱,入夜万灯辉溢。三宫并八庙,四街连九市。香会戏园,人喧鼎沸;店铺行栈,栉比鳞次;酒肆茶楼,仁隐智匿;歌妓歌舞,百态千姿;洋货土产,桂薪珠米;水陆码头,舟车邮驿;赀通川黔之宝,客汇华夷之仕。时值逢年过节,民众欢天喜地;燃爆竹,浇铁水,舞龙灯,逗狮子,走高跷,猜谜语,划龙船,抢旗帜,比角力,耍把式,拉洋片,剪花纸,糖关刀,戏拇指,秧歌舞,皮影戏,鬼脸壳,麻胡髭……穷形尽相,百艺千技。浸浸然尽染淳朴之风俗,陶陶然早忘荣辱之身世。于是近代勋戎张翼鹏题联:“乃安斯寝,莫之与京。”
  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迢递,西汉开埠,万寿场名,既往二千二百年;初唐建制,丹溪县置,迄今一千三百载。明清风貌余绪,原汁原味;古今人事留绩,可歌可泣。抚南平辽碑,傣族源流可考;摩七孔子崖,汉墓龛刻犹记。天国翼王,设帐丁家湾,攻成都筹诸决策;贺龙元帅,借道曹天泉,立碣石抚我孑遗。中共党支部地下活动,国府军高官院中参议。米案风波,巴蜀震惊;农民版画,中外享誉。书院小学校,历百载沧桑且喜健在;麻乡老邮局,存方丈门楣追忆同治。吊脚楼前,尽赏民居之格调;石板街上,重蹈时空之轨迹。喜今盛世风和,僻壤恩被。百姓安居乐业,三司有识敢为。创经济之伟业,扬文化之宏旨。幸其一村、二石、三瀑、四街、五桥、六院、七巷、八庙、九市、十景,旧貌焕然一新,游众纷沓而至。美哉,看古镇文化之深厚;壮哉,看东溪旅游之崛起。
  
  



有才子曰:傣族的发源地(重庆綦江县东溪镇)

主页 栏目 发现 阅读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