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作坊
乡俗之俗事(521/2019/10/6)
作者:碧小游 发布日期:2020-03-09 点击数:2735
  乡下最讲究的事除耕作,其余也跟城里一样,无非衣食住行,只是关注的角度与重心稍有偏颇。城里人能叫做美食这样精致太过的东西,乡下人乍见都要疑心那是否是真的,是否塑料,是否泡沫烧制的呢,这个时候,除了带着疑惑的眼睛管用,其余的器官一概是闭塞不敢运动的了。

  我们乡人总是吃饱为上策,其次在味,再之为形,再而后便没有了,在形,也不是为着多好看,为什么呢,总该要合乎器皿,食在碟,食在盆,食在陶,多少是有不同的。在味呢,那当然是惠之所在,勿庸多言,但也只能屈就在饱腹之下。而城里人排序更要繁复些,譬如家常时,多在味,在形,精致或算计从菜场而始,不像乡人粗犷,凡有,便不计较,呼啦灌一盆,城里人与商贩在葱头蒜末的毫厘之间有时候也是要锱铢必较的。这是区别。但远不止如此,除色、香、味,还有“意”之为形而上,这是“待客”文化一而再的升华,为至高的境界了。“意”之谓,不仅于说菜式,譬如那一则笑谈,禅师待客也有“茶,敬茶,敬香茶”的礼序,更况乎寻常人家,“食”之道,如山水,醉翁之意不在酒,食翁之意又岂尽在乎食呢?

  当然,我还是浑身带着泥土味,喝茶上食也惯是沿袭乡俗,遵老者嘱,且还学将城里的套路,精打细算,一概的学的全乎了,叫城里人别乍一瞧就瞧出是个乡下人,也别叫乡人乍一瞧疑虑怎么丢掉乡俗,只是个装佯。但凡是个认真的人,不免要为此尽些心力,或认真过头,也有殚精竭虑,要叫我瞠目结舌,自叹弗如的。说是俗事,其实这全是规矩,总见些电影里头胡乱呼喊的,什么去他妈的规矩,乍听是觉得怪过瘾的。其实,大多事,已被约俗在点滴之间,哪有随便说说那么过瘾呢。

  除去这些吃吃喝喝,乡耕在野,执事于城,大多也互不相扰,能扰到的也还是为些吃吃喝喝。便叫一声随他去吧,总各有归宿。

  再说除吃喝,还讲究什么呢,自然是前程,但怎样为前程,也是不知道的。除耕作,要么上学,怎样上学也便随他去,别人要怎样便怎样,到底为什么好,怎样才算好,又哪里知道呢?连个学名也不知道怎样弄出的呢,乡下的孩子上了几年的学,回去翻户口,户口上竟有姓无名,只写个“二”,也是有的。男孩子自然要请个识字有学问的好生问问看,起个“大号”,听着响当当,女孩便无谓这些,大多随口叫,我也是自小无名,以母姓为小名,学名也是过路人说玩笑话随意而起。好在儿时幸事,重名者甚多,竟然无我,重名在乡野之间是常事,算是寡陋少闻,识字无多的缘故,并不稀奇。

  至于说名字与前程究竟有多大关系呢,都没有什么关系,能有多大关系,只能如乡下的话说实在做人才是最要紧的。我儿时因见“方芳芳”的影人姓名,诧异良久,如我也随母姓,我们差一点便要重名呢,毫不夸张的说,真是倒吸一口凉气。我是个木讷、内向的人,自此便回回看到与名重字的也还要难为揣度,不知如何是好。或是儿时广播里一唱“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更是要把个小孩吓到半死,至少以后,我再也不想弄个什么大辫子了。如今或也有二三回偶遇人与我重名的,已多是波澜不惊,还会端详再三,竟至生出些亲近感,浑不似先前如遇洪水猛兽般的要被吓怔住了。

  而最笑话人的是,终于十几岁的孩子们要集体去办身份证,还要与学藉统一所有信息,这下把整日只知耕田的父老乡亲们忙乎坏了,而我们呢,只顾着说那些户藉上的漏误或哪些来不及更改的诙谐的小名,笑的前仰后合,完全不知道这到底是从哪儿冒出的呢?毕竟,这些都是莫名其妙的小事,比不上为着生存的大事,或那些为着生存的仪式。

  2019/10/6二十三时草记于肥




有才子曰:乡俗之俗事(521/2019/10/6)

主页 栏目 发现 阅读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