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作坊
《悲惨世界》之阅读
作者:峰青岚秀 发布日期:2020-03-09 点击数:3250
  《悲惨世界》看完了,尽管看的过程中我还要有继续我的正常生活的时间、我还要遇到一些事情还要处理一些事情,这都需要时间。但是看这本书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连贯看完的,用时也就三天……
  书中既没有特别精彩的场面、又无华丽的词汇。真的不知道这十九世纪的法国老头是用了什么魔力紧紧的牵引着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村妇走过他的悲惨世界,而且步步紧跟一步也不曾拉下……
  是干净?是入胜?说不清楚……
  那是一幅接一幅的连环图画,画的是近二百年前的法国,乡村、城市、滨海小镇乃至工厂、监狱、客栈,以及行走于这些地方的老老少少、穷人和富人……,看的过程就好像是置身其中,苦也好悲有也好似乎就是发生在身边的真情实况。所有的人都生活在阴郁的天空里,当然也有少许的明媚阳光。
  贫瘠动乱是书里的大环境,冉阿让和他的养女珂赛特是书里的主线。冉阿让最初因为替饥饿不堪的外甥偷一块面包被判刑,以后屡次越狱屡次加邢,这样他在监狱呆了十九年。出狱后因盗窃的名声远扬而找不到工作,没有饭吃,居然想回监狱也是不可能。走投无路的他敲响了主教卞福汝的门,主教大人收留了他,他可以暖暖的睡下而且有了饱饭。
  然而,十九年的苦役和出狱后的走投无路使冉阿让深信这世界太黑暗,他不相信会有好人。但是一向博爱如天使的主教大人对人没有防范之心,他不闭户不关门。吃饱睡好了的冉阿让看上了主教大人的银餐具和一对银烛台。这些东西对他有非凡的吸引力,他想它们能值200法郎,而这200法郎足以让他再劳作两个十九年!介于主教大人对他的宽厚,他也怯弱犹豫过,但他还是近了主教大人的卧室,在主教睡榻旁打开壁橱取走了银餐具,而睡着的主教大人面容安详和善连动也没动。
  冉阿让走到街上就被警察抓回押送到主教面前,面对着再次被判刑的命运。主教大人很快迎上来握住他的手对他说“很高兴又见到您,您怎么忘了把我送你的那对银烛台也一起带走……”。要知道这些银器是主教大人的姑祖母留给他的遗产、是他最心爱的东西。冉阿让带着这些银器、带着对世界善与恶的无限疑惑离开了。他在路上居然又抢了一个捅烟囱孩子刚刚到手的工钱——一枚价值四十个苏的硬币……
  后来一座滨海小城因为一个叫玛德兰的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在这里开工厂用黑玻璃做首饰发了财,这坐小城里的人都有了工作有了饭吃,马德兰被推举为市长。可一名叫方汀的女工却无情的被市长的工厂开除了,原因是她周围的工友——那些长舌妇加密探们看到她时常叫人写信寄钱去一个客栈,她们甚至打听到她在那个客栈寄养了一个私生女,她成了人们口中不贞洁不正经的女人,市长知道后勒令她离开工厂离开小城。
  其实方汀是个美丽优雅的女人,只因她的纨绔男友抛弃了她和他们的孩子,她才落到这步天地。为了挣钱养活女儿,她把孩子寄养在一个客栈老板的家里,她一个人回到家乡小城工作。客栈老板一个劲儿地催要孩子的生活费,方汀没了工作她陷入了绝望之中,客栈老板又催款说她的女儿得了病,钱寄不到就没命了。于是她卖了头发卖牙齿,再后来干脆卖身来应付客栈老板的催款。
  市长知道她的真实情况之后,她已经奄奄一息了,尽管市长满足了她的一切生活用度、满足了客栈老板的一次次催款,但对于她的生命来说没有一点起死回生的作用,她就像油尽灯残正慢慢地将生命消耗殆尽。她最后的希望就是闭眼前见见她的女儿,而此时的市场却因为侠义救人、乐善好施而引人怀疑,被一个认识苦役犯冉阿让的警探沙威盯上了,沙威认为眼前的市长就是苦役犯冉阿让。
  其实玛德兰市长还真就是冉阿让,当初他拿了主教大人的银餐具银烛台,改邪归正隐姓埋名靠办工厂发了财还当了市长,从此乐善好施致力于救济穷人,他成了卞福汝主教的翻版。如今碰上沙威警探他麻烦了,他不得不和沙威纠缠,东躲西藏,到方汀闭上眼睛的那一刻他也没能带回她的女儿,一个母亲最后的祈求没有如愿。
  不知道雨果老头怎么就制造了这样的千古遗憾,这也许是这本书的“悲惨”顶级了。如果只有这一个悲惨顶级还不够的话,我们再看看另一个悲惨极端:
  书中有一位青年马吕斯,母亲去世早他归外公抚养,他的外公是个老保皇派,而他的父亲是个革命军人。父母的结合就已经把老人气晕,女儿死后,尽管这位女婿为保卫国家战功赫赫,老岳父也不会认他,碰巧又赶上王朝复辟,当局对这位英勇军人的上校军衔和男爵爵位一概不承认,可怜这位战场上的无敌将军只剩下一身战时的军服还有一枚廉价的军章。他穷困潦倒、他想念儿子。但他又必须遵守岳父的冷酷意愿:不能去见儿子,因为一旦他和孩子有来往,岳父就取消孩子的遗产继承权,而他又给不了孩子安定富裕的生活。他所能做的只能是在孩子做礼拜的时候,躲在教堂柱子后面偷偷看儿子几眼。他给儿子写信,但那些信一封都没到他儿子手上。
  马吕斯知道有个父亲,但对父亲毫无印象,更谈不上好感。成长中他慢慢感觉出老外公的神气活现,开始讨厌这种性格。后来上了法学院他居然觉得那个抚养他长大的老学究日常做派竟有些厚颜无耻。在外面他接触了一些人开始慢慢了解自己的父亲,他觉得他和父亲有着同样的品德:高尚而虔诚,纯洁又一腔热情。他想见父亲了。
  很快,有一天傍晚外公拿着一封信让他去见父亲,他觉得突然,外公说“他病了,想见见你……”并且说明天早上动身吧,其实晚上有一趟去他父亲那个地区的车,外公没告诉他。第二天他赶到的时候,父亲刚刚去世!这就是说马吕斯乘坐头天晚上的马车去,完全来得及!
  遗憾和悲剧就这么阴差阳错的在雨果大师的笔下产生了。奇妙的是这样的悲情结局还那么容易被读者接受,进而带来刻骨的伤怀还毫无异意!也许生活里真的不乏这样的事,但在这部书里却显得这么嶙峋突兀,令人悲伤至极!
  好在伟大的作者之所以伟大,就是悲情之余他还赋予书中人物以崇高的善与美,一生多舛侠义为善的冉阿让有个善终;珂赛特和马吕斯这对恋人的痴情也终成正果。
  另外,正本书围绕冉阿让和珂赛特出现的人物除了贪婪阴毒的客栈老板德纳第之外,大多都以刚直著称,冉阿让不顾危险坚持救济穷人、德纳第的女儿因为善良冒死给马吕斯送信、更为突出的是沙威警探至始至终都在履行他的警察职责,哪怕是冉阿让隐姓埋名做了市长拯救了一方百姓、哪怕是他在炮火危难中救了自己的命,他还是要抓他去伏法!就因为他出狱后又抢了一个捅烟囱孩子刚到手的工钱——一枚价值四十个苏的硬币!可是这位探长的执着到最后还是输给了良知:冉阿让是个好人值得敬重不能抓。他自知无法秉承一个警察的使命,他居然跳河自杀了!以结束自己的方式来遵从法律!
  书中的悲情喜泣、书中的刚直善良、以及活跃于贫穷混乱中的活生生的人物,无一不让人拍案叫绝,久久难忘。书的最后以冉阿让墓碑上的字为结束语
  “他活着,尽管命运多舛
  他安息,只因天使离去
  生来死去,那是大自然的秩序
  犹如昼去夜来,白日西沉”

  其实,真正的天使应该是维克多 雨果本人,他做了一个伟大的旁观者,其实他又是一个有着彻肤之痛的经历者,他创造了极端的真善美,也逼真地再现了丑陋阴暗的一面。他创作的《悲惨世界》无疑是一颗明珠并没有“……昼去夜来”随“白日西沉”,而是永远耀眼于世,照耀着天下苍生,关注着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人间悲喜剧。




 作者:春江沐雨 回复时间:2019-10-16 18:00:49
  写的真好。读过您写的。


有才子曰:《悲惨世界》之阅读

主页 栏目 发现 阅读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