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山里的时候
作者:旧时燕2010 发布日期:2020-03-09 点击数:1385
我在山里的时候
山里的日子其实贫乏而艰辛。
但我过过来了,而且觉得过得还不算太坏。
山里人淳朴善良,没有那么多的弯弯肠子曲曲心。正好自己纯真率性,比较适合那样的生存环境。
回想过去,觉得那些平凡简单的生活是忙碌而快乐的。
我那时是“最忙”的“闲人”。
“最忙”是父亲给的评语:可不比在娘家了哦!既要兴田种地、喂猪喂鸡,还要带孩子、教书。
“闲”是因为我不做鬃,而那里几乎所有的女人都做。村民组里除了我之外,还有两妯娌也不做:她们有个在台湾的有美元的姑姑,故而不用做。我呢,一方面不会,一方面因为孩子太小,先生又在外乡工作。
虽然父亲来帮我,还是和抢火一样地,,在家和学校之间,拖着个孩子,来去匆匆。
那时乡村学校除寒暑假外还有春忙假、秋忙假。春忙假收小熟种大季;秋忙假收玉米山芋种油菜小麦。双休日没得闲,中午和傍晚的放学后也忙得风风火火——好在那时年轻,身体好。
和做鬃的妇女比起来,我可就“闲人”一个了!
白天去学校上课,动嘴、动笔、动脑,踩着铃声上下课,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晚上的时间可就完全属于我了,可以一边做点女红,一边看电视,一边回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一边和父亲唠永远唠不完的家常,计划那明天该做的农活和家务。
偶尔得本好书,还会在吃饭时恋恋地看上几页。
暖暖的灯光下,大家吃了晚饭,洗了热水澡,似乎洗去了一天的疲劳,是那样的惬意和舒心。
隔壁的大头二娘家,这时似乎还没做晚饭。大人吼,小人唏,正闹腾得厉害呢!常常不忍卒听,去帮她牵过孩子来哄一哄,带一带。
做鬃的人家都如此,一天时间被他们无限拉长——早起晚睡。一切家务都马马虎虎。
早上他们床不铺,脸不洗,就做饭;好几天不扫地、不抹灰更是常事。用我们的话讲,叫做:锅台上打个洞,烧熟就吃。至于干净不干净一概不管了。有的人家卫生状况极为可怕,桌上、凳上都呆着鸡们,地上都是鸡屎,客人来了都没处下脚。
做鬃是有又脏又累的活儿,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猪毛整车整车地拉进来,又脏又臭,先放在潭里浸,浸好后捞回来晒,晒得差不多了,用竹棒用力打去皮屑,然后团起来梳、蒸、染、理、扎……
那时的理鬃行业很火,似乎家家户户理鬃。行情好,鬃贩子也多,进东家出西家。人坐家里,鬃却行销得很。平常人家一家几口都上阵。有的人家“业务”大,还找几个帮手,成立家庭作坊。
现在做鬃已经半机械化:吸毛机、挑毛机、顺鬃机等简单的机械相继“问世”,劳动力被大大解放了,产量和效率也提高了,但利润也降低了:很大一部分被机器吃掉了。
孩子出生后,在家呆了两年,有些憋闷。不是没尝试学习做鬃的手艺,可我似乎“笨”得可爱。而且还没搞懂所有工序,手就“抗议”起来:总裂口子。
后来小学里缺了老师,因为工资低,人多不屑于干,村领导找到我,让我“见义勇为”,临时“客串”。我“救场”如救火,义不容辞。那时大头还小,三岁多一点吧。
分家时我们分到两间房、一亩三分田、几块沙子地、两块山林、一畦茶地。
房子后来加了一间,父亲来了也有个房间歇息了。当时为此也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找人脱土坯、准备木料作房梁、椽子,找匠人打门窗户扇,买石灰、水泥……
猪圈、厕所、鸡院都陆续造起来了,我这时似乎才正式像模像样地过起我的农家生活来。
田是大小不一的四块梯田,坎高块小,离家两里多,全是上坡下坎路,后来修了条土路,还是因为太陡,除了摩托车,啥车也上不去。每年能打下两千来斤稻,却让我觉得格外富足。
地里春天种些玉米、山芋,秋季种些油菜、小麦。似乎年年都是好年成,收获总叫我满足、甚至意外。
一年一头猪喂得又肥又壮,过年前杀了,家里要热闹好几天。七八只鸡鸭下的蛋常吃不了,常充“亲情大使”,让先生给亲友们带去些许温暖和喜悦。——老辈人总说我的手“敞”—— 舍得;“肥”——,田里、地里、圈里,一切只要一经我的手,回报就格外丰厚。
竹园一直在一起没明确分开,弟兄仨谁家需要,谁就去砍几根。竹床啊、竹椅啊,竹箩竹筛蔑器什物,隔两年置办一两件。春天时偶想起来,也去捡一两根被野物祸害的、断了的竹笋回来吃,吃不了就烫水晒干,过年放炉子锅里烧肉吃,嚼起来格外有筋道。
一畦茶叶发展得最好,向阳背风,每年修修剪剪委委,长势旺盛,产量颇高。自家喝不了,还可以送一点给山外的亲戚呢。
父亲是种庄稼的老把式,帮我把农活做得一枝花样地漂漂亮亮。
我很快成了过日子的“能手”。不同于周围的农村妇女的是:既勤奋也很会享受——有一整套自己生活的方式方法,不在乎别人的态度。生活活色生香,有滋有味——但那时完全没有意识。
房前屋后,我喜欢搜罗些花草树木栽上,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木本的有银桂、海棠、紫薇、玉兰、腊梅、栀子,草本的有牡丹、端午景、春兰、秋菊、大丽……电线杆下还栽了棵忍冬(金银花),两年时间就长得一床被子也似,顺着电线杆子爬到半空中。
做鬃的人家很快的走上了富裕之路。随着鬃的日益紧销,大家的腰包似乎一夜之间全鼓了起来。他们说话、做事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财是人的胆嘛!但总的说来,山里人节俭惯了,从不奢侈,只晓得一个劲攒钱。富起来以后,还和从前一样,勤奋、努力、挣钱、存钱,还照样起早贪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更舍不得玩。
我则恰恰相反,和他们比起来,可算是“贫困阶层”,却顾前不顾后地只顾潇洒快乐。第一年拿到代课工资(那时由乡教委发,一年一次)一千多块钱,就马上买了台彩电;后来液化汽、高压锅、电饭煲、架电话这些先进设施,我无不带头“领导新潮流”,典型的超前消费者——小“败家子”一个。
后来孩子上学了,还一家三口每年出去游玩一次——让小人儿也长长见识,多一点写作素材。去的都是小地方,不远,合肥、安庆、万佛湖……
最后更是“胆大包天”,东拼西凑,在城里买了套房,干脆跑城里安家了。
光阴荏冉,进城里过日子,如今也有七年了。
我却常常怀念在山里的日子。
昨夜我又梦回山里。在梦里,我是那样的年轻、能干、忙碌、快乐……
作者:西沟散人 回复时间:2010-12-07 13:57:52
山里的生活更显生命的意义。
作者:dhllldf 回复时间:2010-12-24 08:32:00
我就爱山里
作者:峰青岚秀 回复时间:2010-12-24 11:14:44
山里的生活温馨而忙碌,亲切而质朴 那是叫人难忘的一页。
问候朋友!
作者:艾青门徒2010 回复时间:2010-12-26 13:21:57
其实乡村的生活,能够有时间去体验一下!真的挺好的
作者:半坡樵子 回复时间:2010-12-30 05:45:10
在山里的当时是写不出这片文字的,一是因为没有经过沉淀,二是因为当时身在此山中,没有感觉.
幸福都是不经意间从手头脚下溜走的.珍惜现在,就是幸福.
问候旧时燕!
期待新作.
作者:峰青岚秀 回复时间:2010-12-31 09:53:10
再读,感觉好亲切,您新年快乐!
作者:远处的山影 回复时间:2011-01-03 18:10:32
好细腻的文笔!
顶起来欣赏。。
问候朋友!
作者:狂奔的野牛 回复时间:2011-01-03 21:14:34
新年快乐!愿你永远保留那份真实!
作者:一品诤友 回复时间:2011-01-04 20:27:42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进步,不论起点有多低。
作者:放歌冬日的雪 回复时间:2011-01-05 10:20:48
关注一下!
作者:杨唯安 回复时间:2011-01-05 14:39:32
亲切。温暖。清纯的难忘记忆。问好!
作者:独舞狐狸 回复时间:2011-01-05 21:05:09
回忆是快乐的,喜欢!:)
作者:一品诤友 回复时间:2011-02-21 14:49:12
再来欣赏,温暖的回忆
作者:半坡樵子 回复时间:2011-02-22 11:33:59
再顶!
作者:messiyun 回复时间:2019-12-01 00:01:41
有才子曰:我在山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