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这是首抒情诗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就诗人而言,在我为情,在物为境。诗思的触发、诗篇的形成,往往是我与物、情与境交相感应的结果。柳宗元的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 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 欲采蘋花不自由。 这首颇负盛名的小诗,是作者任柳州刺史时写的。一、二两句,切“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经过象县的时候作
南涧中题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 独游亭午时。 迴风一萧瑟, 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 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 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游, 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 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 徘徊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 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 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 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 滋味还堪养老夫。 苏东坡曾说柳宗元的诗歌&ldquo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 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 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 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 长歌楚天碧。 元和五年(810),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爱其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 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 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 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 何事惊麋鹿? 南谷,在永州乡下。此篇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处处紧扣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 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 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 偶此成宾主。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题中“愚溪北池”,在零陵西南愚溪之北约六十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 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 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 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 寂寞将何言。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 半夜了,四野万籁无声。诗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此篇作于永州。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
润州听暮角李涉江城吹角水茫茫, 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 海门斜去两三行。诗题一作《晚泊润州闻角》,与本题恰成补充,说明本诗是羁旅水途之作。这首绝句,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写
再宿武关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 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 一夜潺湲送客愁。李涉元和年间曾官太子通事舍人,因事贬谪出京;大和中,复召为太学博士,不久又因事罢官,流放桂粤。从此诗题“再宿
幼女词 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 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 学人拜新月。 作者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rdqu
井栏砂宿遇夜客 李涉 暮雨潇潇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 关于这首诗,《唐诗纪事》上有一则饶有趣味的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在今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
望夫词 施肩吾 手?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 自家夫婿无消息。 却恨桥头卖卜人。 施肩吾是位道士,但他写的诗却很有人情味。此诗写女子的丈夫出征在外,大约是头年秋天出发,整整一年没有音信,眼看又是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在唐代,观赏牡丹成为富贵人家的一种习俗。据李肇《唐国史补》记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
赠 婢 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唐末范摅所撰笔记《云溪友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效互相爱恋,后
遣悲怀三首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 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 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 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 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
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 元稹 伴客销愁长日饮, 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旁人泣, 醉里时时错问君! 元稹对亡妻韦丛有着真诚执着的爱恋,这首“伴客销愁”,曲曲传情,写来沉痛感人。 起句便叙
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二) 元稹 检得旧书三四纸, 高低阔狭粗成行。 自言并食寻常事, 惟念山深驿路长。 元和四年(809)七月,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去世,死时年仅二十七岁。韦丛死后,他陆续写了许多情真意切的
西归绝句(十二首之二) 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 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 小桃花树满商山。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元稹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诗题下原注:“得复言
行 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元稹的这首《行宫》可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参互并观。这里的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即“上阳白发人”。据白居易《上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
得乐天书 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 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 应是江州司马书! 元稹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三月贬谪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当年八月,他的挚友白居易也从长安贬谪江州(今江西九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 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 惟梦闲人不梦君! 这是一首和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这时,元稹贬通州,白居易谪江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十分困难。
重赠乐天 元稹 休遣玲珑唱我诗, 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 月落潮平是去时。 陆时雍《诗镜总论》说:“凡情无奇而自佳者,景不丽而自妙者,韵使之然也。”的确,有些抒情诗,看起来情景
连昌宫词 元稹 连昌宫中满宫竹, 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 风动落花红蔌蔌。 宫边老翁为余泣: “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 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 炫转荧煌照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