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袭美春夕酒醒 陆龟蒙 几年无事傍江湖, 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 满身花影倩人扶。 这是一首闲适诗。“闲适诗”的特点,向例是以自然闲散的笔调写出人们无牵无挂的悠然心情,写意清淡
怀宛陵旧游 陆龟蒙 陵阳佳地昔年游, 谢朓青山李白楼。 唯有日斜溪上思, 酒旗风影落春流。 这是一首山水诗,但不是即地即景之作,而是诗人对往年游历的怀念。宛陵是汉代设置的一个古县城,隋时改名宣城(即
新沙 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 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 应亦年年税紫芝。 这首诗反映的是当时尖锐的社会政治问题──封建官府对农民敲骨吸髓的赋税剥削,但取材和表现手法都不落窠臼。诗人不去写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 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 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 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后来移居虢州。黄巢起义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 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 一船明月一帆风。 晚唐时期,日本因唐朝国内动乱,于文宗开成三年(838)停止派出遣唐使。原先随遣唐使舶来华学佛求经的请益僧和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故城。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 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 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 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 扬子江头月半斜。 诗题中的金陵,指润州,即今江苏
古离别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 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 断肠春色在江南。 写文艺作品的人,大抵都懂得一种环境衬托的手法:同样是一庭花月;在欢乐的时候,它们似乎要为人起舞;而当悲愁之际,它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 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 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 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 未衰应见泰阶平。 原诗题下注:“及第后出关作。&rd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但《
续韦蟾句 武昌妓 悲莫悲兮生别离, 登山临水送将归。 武昌无限新栽柳, 不见杨花扑面飞。 韦蟾是晚唐诗人,大中年间登进士第,官至尚书左丞。有一次他察访鄂州(武昌),离去时当地官员为他设宴饯行。席间韦
伤田家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 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 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 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 只照逃亡屋。 唐末广大农村破产,农民遭受的剥削更加惨重,至于颠沛流离,无以生存。在这样
退居漫题七首(其一、其三) 司空图 其一 花缺伤难缀, 莺喧奈细听。 惜春春已晚, 珍重草青青。 其三 燕语曾来客, 花催欲别人。 莫愁春已过, 看着又新春。 这两首五绝是司空图《退居漫题七首》中的第
江行无题(百首选一) 钱珝 咫尺愁风雨, 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 犹有六朝僧。 此诗以“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作为开头,随手将题目中“江行”的意思镶嵌在内,但没有明说,只是
云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 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 悠悠闲处作奇峰。 夏云形状奇特,变幻不常。“夏云多奇峰”,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但这首诗的作者似乎对悠闲作态的夏云颇为憎厌,这是
未展芭蕉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
书边事 张乔 调角断清秋, 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 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 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 长愿向南流。 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宣宗大中五年(851)沙州民众起
河湟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 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 独吹边曲向残阳。 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湟水流域及与黄河合流的一带地方称“河湟”。诗中“河湟”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 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 不向东风怨未开。 关于此诗有一段本事,见《唐才子传》:“(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
焚书坑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采纳丞相李
东都望幸 章碣 懒修珠翠上高台, 眉月连娟恨不开。 纵使东巡也无益, 君王自领美人来。 诗贵真,也贵新:真则可信,新则可爱。俗话说:“宁吃鲜桃一颗,不吃烂桃一筐”,对于诗,又何尝不是如此?
写真寄外 薛媛 欲下丹青笔, 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 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 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 时展画图看。 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
己亥岁(二首录一)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此诗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 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 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 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 年年争发被春催。 曹松是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人,因屡试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 喷洒前山此独睛。 忽惊云雨在头上, 却是山前晚照明。 唐诗中写景通常不离抒情,而且多为抒情而设。即使纯乎写景,也渗透作者主观感情,写景即其心境的反光和
西施滩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 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 似有不平声。 西施是春秋时代的越国人,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这首诗不同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所写虽日常生活小事,却能给人以美的薰陶。 凡是有河道的地方,小船作为生
故都 韩偓 故都遥想草萋萋, 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宿, 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 地下强魂必噬脐。 掩鼻计成终不觉, 冯驩无路学鸣鸡。 韩偓用七律写过不少感时的篇章,大多直叙其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