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史 戎昱 汉家青史上, 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 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 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 谁为辅佐臣。 中唐诗人戎昱这首《咏史》,题又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 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 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 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 辛苦向天涯。 戎昱在广德至大历年间,先后在荆南卫伯玉、湖南崔瓘幕下任职,大历后期宦游到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
燕歌行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
人日寄杜二拾遗 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 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 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 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 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 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
封丘作 高适 我本渔樵孟诸野, 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 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 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 鞭挞黎庶令人悲。 悲来向家问妻子, 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
别韦参军 高适 二十解书剑, 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 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 朝廷礼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 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 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 雁池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高适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 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间偃仰无不至, 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 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
营州歌 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 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这首绝句有似风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今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人们对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 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 清歌一曲月如霜。 此诗一说为张立本女作,而且伴有一个荒诞的故事。传说唐代有个草场官张立本,其女忽为后园高姓古坟中的狐妖所魅,自称
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 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 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 维舟绿杨岸。 这首诗写一个青年小伙子,以“垂钓”作掩护,在风光宜人的钓鱼湾,焦急地等待着情人的到来。 一二句
江南曲四首(其三) 储光羲 日暮长江里, 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 来去逐轻舟。 《江南曲》为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它和《采莲曲》、《采菱曲》等编入《清商曲辞》。唐代诗人学习乐府民歌,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 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 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 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 何日复同游? 张谓的诗,不事刻意经营,常常浅白得有如说话,然而感情真挚,自然蕴
题长安壁主人 张谓 世人结交须黄金, 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 终是悠悠行路心。 这首诗,诗人用精警的语言,揭露了中唐以后世风日下的情形。世俗社会“友谊宝塔”完全建筑在黄金的基地
早 梅 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五日观妓 万楚 西施谩道浣春纱, 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 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 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 却知今日死君家。 唐诗中,固多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不朽篇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
听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刘长卿 逢君穆陵路, 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 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 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 归人掩泪看。 穆陵关在今湖北麻城北面,渔阳郡治在今天津市蓟县。唐代宗大历五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 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 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 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 何处捣寒衣? 本诗是刘长卿寄寓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写下的风调凄清的思乡之作。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 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 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 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 相思愁白蘋。 这首送别诗,着意写与友人离别时的心情。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诗题“重送”,是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 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 青苔黄叶满贫家。 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颇有清才。《全唐诗》载其《寄妻父刘长卿》,全诗是:“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
登余干古县城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 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 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 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 朝来暮去弋阳溪。 唐代饶州余干县,即今江西余干。&ldq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诗的内
寄校书七兄 李冶 无事乌程县, 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 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 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 莫忘几行书。 李冶字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是唐时颇负诗名的女冠(女道士),高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