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全诗描述主人公虽历经千辛万苦,寻春而不得,最后却又偶然得到的经过,借以说明悟道的经历。作者描绘这一寻春的过程,意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所以,一切向外的努力都是枉然。越是执着不放,就越发南辕北辙。要善于变换思维角度,这样才能体悟到其中的禅机妙理。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上片起句浩叹,只为老来罢退,万事蹉跎,故交零落,因而有世间尚有何物能令人欣喜之语。词人自认为只有转向青山觅知音,与青山互赏妩媚。下片转向古人求知己。闲饮东窗,赋诗思友,陶渊明与我情思相通,自是异代知己。而江东名流,醉中求名,岂是吾辈知己。由此发出不恨我不见古人、只恨古人不见我狂的号呼。全词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抒写了词人落职后的寂寞心情和对时局的深刻怨愤。词中大量化用典故和前人诗句,巧妙而无堆砌之感,生动贴切地传达出词人的复杂感情,时喜时悲,时
《秋夜喜遇王处士》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头两句“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主要写诗人在耕作一天之后的晚归途中,与王处士相遇;后两句“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描写与好友相遇时的自然景色。全诗以情寓景,以景托情。
《秋宵月下有怀》这是唐代孟浩然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触景生情,流露出诗人心中的闲愁。
《观猎》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前四句写射猎的过程,后四句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表达了诗中人生气远出的意态与豪情。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咸能照应,章法句法字法均极巧妙。
《商山麻涧》是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六句写景,描写了春天傍晚时山村的景象;后两句抒情,写诗人自己的怅惘。全诗描绘了秀丽的风景、农家淳朴的生活,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抒发了作者宦游的惆怅和沧桑之感。全诗格调清明,色彩鲜秀,艳丽如画。
《踏莎行》是宋朝词人张抡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以清疏的语言和潇洒的笔调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云山秋意图。下片叙述作者与农村父老月下饮酒,得意忘形地谈论家常闲话。表达了作者淡泊的心境和山居的乐趣,音韵之和谐,笔墨之灵,已臻化境。
《上李邕》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全诗语气直率不谦,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开头两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苍翠,水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两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情趣陶然。
《军城早秋》是唐代将领严武的诗作。此诗描写作者率领军队与入侵的吐蕃军队进行激烈战斗的情景。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全诗表现了边防将帅在对敌作战中的警惕性,以及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概。格调高昂,读来使人振奋。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词回忆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着描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天净沙·秋》是元代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这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曲,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这篇散曲用笔精深,风格独具,婉约清丽,意境新颖,颇有词的意境。
《柳桥晚眺》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家居山阴时作的一首写景小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昏时分所眺望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绪,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淡淡悲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于1205年所作。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该词的抒发感慨连连用典,中间稍加几句抒情性议论以见,不仅体现了辛弃疾词好用典的特点,也可窥见“词论”的风格。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前六句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描绘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首联从大处落笔,写登楼远眺,总揽宣城风光;颔联具体写“江城如画”:以明镜喻秋水的清澈澄明,以彩虹喻双桥的水中倒影;颈联具体写“山晚晴空”:傍晚秋色,山野炊烟,橘柚深碧,梧桐微黄。尾联点明怀念谢脁之题旨,与首联呼应,从登临到怀古,抒发了对先贤的追慕之情。全诗语言清新优美,格调淡雅脱俗,意境苍凉旷远。
《长歌行》是一首汉族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
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宴词》。这首诗虽然是在宴席上所写,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但却以乐景写哀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
唐代大臣张说(yuè)的作品《送梁六自洞庭山》。此诗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描绘,寄托着作者宦游异乡的沉郁心情和对朝廷的思恋情绪。在诗中,诗人的心绪始终与洞庭湖山水相伴相随,洞庭湖、君山的山水色形,被抹上了诗人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全诗即景遣怀,寓情于景,不显刻划而意境自现;韵脚分明,音律优美,是初盛唐之际七绝的成熟之作。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宣州开元寺南楼》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第一句写南楼,说南楼很小。第二句写自己整日在南楼喝酒,看风景。第三句写楼外风景,点明季节。第四句写诗人酒喝多了,没办法欣赏自然美景了。这首诗借景抒怀,给人以低回、惆怅之感,但又据实写景,轻快流畅。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 〔宋代〕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立秋二绝》宋代 范成大《其一》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其二》折枝楸叶起园瓜,赤豆如珠咽井花。洗濯烦襟酬节物,安排笑口问生涯。
刘长(zhǎng)卿(生卒年不详),字文房,汉族,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唐代宗大历年间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宋代〕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唐代〕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中 一作:终)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存诗1900首。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和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反映农村生活的代表作是《四时田园杂兴》,共记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四季分别有12首。他与杨万里、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