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诗路花雨
      屈原《九歌之一·东皇太一》
      发布日期:2020-04-19
      屈原《九歌之一·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①
      穆将愉兮上皇。②
      抚长剑兮玉珥,③
      璆锵鸣兮琳琅。④
      瑶席兮玉瑱,⑤
      盍将把兮琼芳。⑥
      蕙肴蒸兮兰藉,⑦
      奠桂酒兮椒浆。⑧
      扬枹兮拊鼓,⑨
      疏缓节兮安歌,⑩
      陈竽瑟兮浩倡。⑾
      灵偃蹇兮姣服,⑿
      芳菲菲兮满堂。⒀
      五音纷兮繁会,⒁
      君欣欣兮乐康。⒂
      译  文
      吉祥日子好时辰,
      恭敬肃穆娱上皇。
      手抚长剑玉为环,
      佩玉铿锵声清亮。
      华贵坐席玉镇边,
      满把香花吐芬芳。
      蕙草裹肉兰为垫,
      祭奠美酒飘桂香。
      高举鼓槌把鼓敲,
      节拍疏缓歌声响,
      竽瑟齐奏乐音强。
      群巫娇舞服饰美,
      香气四溢香满堂。
      众音齐会响四方,
      上皇欢欣乐安康。
      【赏析】
      作为《九歌》的开首篇,《东皇太一》在全诗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意义。虽然自东汉王逸以来,历代注家对东皇太一是天神的说法,并无歧异之见,然而它究竟是什么神,却诸说不一。《文选》唐五臣注云:“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认为东皇太一是东帝;洪兴祖《楚辞补注》与朱熹《楚辞集注》皆承袭其说,何焯《义门读书记》与马其昶《屈赋微》则认为是战神;闻一多又以为是伏羲;还有以为太乙、齐国上帝的,不一而足。
      其实,“太一”在屈原时代并不是神,它在“东皇太一”中不可能充当神的称谓;而“东皇”,由于先秦时代的东——春对应等关系,表明了它乃是春神的指称。在没有更确凿材料发现之前,“东皇太一”应是春神的说法可以成立。至于“太一”,在这里的含义是始而又始,象征起始与开端。
      诗一开首,先交待祭祀的时日——因是祭春神,故时日当在春天。选择春日的吉良时辰,人们准备恭恭敬敬地祭祀上皇——春神——东皇太一,让其愉悦地降临人世,给人间带来万物复苏、生命繁衍、生机勃发的新气象。主持祭祀的主祭者抚摸长剑上的玉珥,整饬好服饰,恭候春神降临。开头四句,简洁而又明了地写出了祭祀的时间与祭祀者们对春神的恭敬与虔诚。
      继而描述了祭祀所必备的祭品:瑶席,玉瑱,欢迎春神的楚地芳草以及款待春神的佳肴美酒。这一切,配合着繁音急鼓、曼舞浩唱,告诉人们,春神将要降临了。整个祭祀气氛开始进入高潮。
      末尾四句,是全诗的尾声,也是祭祀的高潮——春神于此时降临了。“偃蹇兮姣服”——是春神美妙动人的舞姿与外表,“芳菲菲兮满堂”——是春神带来的春的气息与氛围。欢迎祈盼的人们于是钟鼓齐奏、笙箫齐鸣,使欢乐气氛达到最高潮。末句“君欣欣兮乐康”,既是春神安康欣喜神态的直接描绘,也是祭祀的人们对春神降临所表露的欣喜心态。
      全诗篇幅虽短,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气氛热烈,给人一种既庄重又欢快的感觉,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春神的敬重、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
      屈原以不同于《九歌》它篇的写法,在短小精悍的篇幅中,生动展现了祭神的整个过程和场面,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徐志啸)
       



      有才子曰:诗词赏析:屈原《九歌之一·东皇太一》

      —— 版权所有:才子曰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专题活动 | 最新更新 | 公众号 | 手机版

      备案号:津ICP备20230094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