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学碎片
      关于虎的成语
      发布日期:2020-04-20
      虎背熊腰

      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虎变龙蒸

      谓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虎步龙行

      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凡,如龙虎之姿

      虎超龙骧

      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虎党狐侪

      比喻凶恶狡黠之辈

      虎斗龙争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虎踞鲸吞

      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虎踞龙盘

      亦作“虎据龙蟠”。亦作“虎踞龙蟠”。形容地势极峻峭险要

      虎口扳须

      比喻冒极大的危险

      虎口馀生

      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得生

      虎窟龙潭

      比喻极艰险的境地

      虎略龙韬

      兵书的代称。亦指用兵的谋略

      虎目豕喙

      古人谓贪婪无厌之相

      虎皮羊质

      语本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比喻外强中干

      虎视眈眈

      形容像猛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

      虎视鹰瞵

      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虎视鹰扬

      谓雄视高翔,甚有威仪

      虎体原斑

      比喻出身高门贵族,富贵本自有,不待外求

      虎头蛇尾

      比喻做事起初声势浩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虎头燕颔

      形容相貌威武。古之相者说是万里封侯之相

      虎尾春冰

      比喻极其危险的境地

      虎卧龙跳

      形容字势雄强超逸。语出南朝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虎啸风驰

      谓事物之相互感应

      虎啸风生

      比喻英雄乘时奋起

      虎啸狼号

      比喻强暴者欲有所掠夺时的叫嚣

      虎啸龙吟

      形容歌声雄壮而嘹亮

      虎穴得子

      比喻诗文贴切中肯,且深得其要旨

      虎咽狼飡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虎跃龙骧

      形容威武雄壮

      虎掷龙挐

      比喻群雄相争

      虎子狼孙

      比喻凶暴贪残的人

      帮虎吃食

      亦作“帮狗吃食”。比喻帮坏人作坏事

      暴虎冯河

      典出《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冒险行事,有勇无谋

      杯弓市虎

      谓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

      柙虎樊熊

      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藏龙卧虎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後以“藏龙卧虎”比喻潜藏着人才或不同寻常的人

      鸱目虎吻

      如鸱之目,如虎之口。奸狠凶恶貌

      螭盘虎踞

      犹虎踞龙盘

      初生之犊不惧虎

      喻阅世不深的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垂饵虎口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

      刺虎持鹬

      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打虎牢龙

      犹言打凤牢龙

      打死虎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眈眈虎视

      像老虎一般地威视着。语本《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雕虎焦原

      《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谿,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谓壮士履险

      调虎离山

      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设法引诱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

      断蛟刺虎

      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后以“断蛟刺虎”谓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饿虎扑食

      形容动作迅速而猛烈

      饿虎吞羊

      形容迅猛贪婪

      放虎归山

      比喻放走敌人,贻患无穷。语本《三国志·蜀志·刘巴传》“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辞谢罪负,先主不责”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听。”

      放虎遗患

      谓放掉老虎,必留后患

      放虎自卫

      比喻寻求保护不当,反而自招祸害

      风从虎,云从龙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后因以“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风虎云龙

      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

      冯河暴虎

      犹言暴虎冯河

      凤叹虎视

      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甘冒虎口

      谓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狐虎之威

      比喻权势者及其爪牙的淫威

      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後,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后因以“狐假虎威”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画虎不成

      “画虎不成反类狗”的略语

      画虎不成反类狗

      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反贻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画虎刻鹄

      ①《东观汉记·马援传》:“与兄子严敦书曰:‘学龙伯高不就,犹为谨■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后以“画虎刻鹄”比喻好高骛远,终无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

      假虎张威

      犹言狐假虎威

      降龙伏虎

      使龙虎降服驯顺。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龙伏虎的故事。《後汉书·方术传下·徐登》“又赵炳,字公阿,东阳人,能为越方”李贤注引《抱朴子》:“道士赵炳,以气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头闭目,便可执缚。”又引《异苑》:“赵侯以盆盛水,吹气作禁,鱼龙立见。”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下·涉公》:“能以祕呪々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后常以“降龙伏虎”比喻战胜重大困难

      鲸吞虎噬

      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

      九关虎豹

      比喻凶残的权臣。语本《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酒虎诗龙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拒虎进狼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踞虎盘龙

      犹言龙蟠虎踞。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有才子曰:关于虎的成语

      —— 版权所有:才子曰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专题活动 | 最新更新 | 公众号 | 手机版

      备案号:津ICP备20230094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