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舜耕传说始,这座沉积岩山体便承载着齐鲁文明的地质记忆。隋唐开凿的千佛崖,130余尊造像衣褶间凝结着盛唐气象,其中弥勒坐像唇角的微妙弧度,恰是盛世的余温。元好问曾在此悲吟“问世间情为何物”,而今兴国禅寺香火中,老舍1930年代栽种的银杏已亭亭如盖。
重阳山会鼓声震落松针,穿汉服的少女与持罗盘的地质学家在舜祠前擦肩——前者追寻传说中象耕鸟耘的幻影,后者考证古海退却时留下的鲕粒灰岩。山腰茶馆里,退休考古教授展开1924年山体剖面图,泛黄图纸上的佛龛位置,正与无人机扫描的断层阴影重合。
暮色浸透北魏石刻时,卖菊老妪将残花供于残缺的菩萨座前。花瓣覆盖处,隐约露出“大业七年”的刻痕。这座山如同文明的断层扫描仪,岩层里叠压着三叶虫化石、商周祭器残片,以及当代人祈愿的红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