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散文原野
      心灵之乡
      发布日期:2020-03-18
        文/刘训山
        神发愁自己怎么去死,我们发愁自己怎么去活。
        萨特说:“人类是痛苦。”他为了让人们明白,又接着说:“一个内省的人意识到,自己不仅是个人所选择成为的人,而且也是一个规则制定者,既选择了自己又选择了人类;因此,他无法逃避其整体的和强烈的责任感。”
        事实上,我们为了让自己生活得轻松,一直在试图淡化自己的责任感。同时,为了让自己活得有价值,我们又不得不看重责任感。 我们就是这么矛盾地活着。但痛苦是存在的,不过我以为它不但不是生命的全部,连一半也不是,它仅是快乐的前奏。
        萨特还说:“如果上帝不存在,的确,什么东西都是可以允许的。其结果是人在自己的内心和外界都无法找到可依附的东西,人是孤独的。人再也不能为自己寻找借口了。”
        这句话和里尔克的诗歌《村子里立着最后一幢屋》,有相似的情感。

        村子里立着最后一幢屋,
        那么孤单,像世界的最后一幢屋。

        大路缓缓地延伸进黑夜,
        小小的村子留不住大路。

        小村子只是一条道道,
        夹在两片荒原间,畏怯地,
        神秘地,大道代替了房前的小路。

        离开村子的人将长久漂泊,
        也许,还有许多人会死在中途。
        神就是村子里的最后一栋房子,如果我们不离开,我们是孤独的。当我们从属于屋子,从属于那潜定的法则,我们就否定了自我。
        而当我们背叛了屋子去寻找自我,我们从此将居无定所,将长久漂泊,对,也许会死在寻找的中途。我们也会陷入孤独之中。为了否定孤独,我们一直想建立一个故乡,叫它天堂也好,乐土也好,极乐世界也好,世外桃源也好。总之,是要建立一个不会改变和背叛的故乡,虽然,它只可能建立在心灵之上。虽然,那种坚持是如此之艰难。
        但,我们依然会坚持,那种理想和信仰。要为神就得有本领,要为圣就得有德行,要为仙就得有舍弃,要为佛就得一切看空。要自然就得保持天性,为人也不简单,得有人性。人性者何?即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以我们不仅梦想,而且前行。心灵之乡,境由心造,亦在人为。身心合一,天人合一,是为逍遥之境。



      有才子曰:心灵之乡

      —— 版权所有:才子曰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专题活动 | 最新更新 | 公众号 | 手机版

      备案号:津ICP备20230094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