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散文原野
      北京,再见
      发布日期:2020-04-12
        (1)
        前些日子,我写了一篇回忆,标题是“初入荆门”。从黑龙江调到荆门,又从荆门调往青山,前后在荆门的日子,也就一年时间。
        远去的人和事,都正逐渐淡忘。
        偶尔想起一个人,或许让人莞尔,于是便寻踪思索,这个人便慢慢显现出来。从这个人想到另一个人,从这件事想到另一件事。我喜欢回忆那些欢快的,或难以忘怀的往事。就这样回顾了这一年,写了三十五个章节,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
        可是今天,我想再接着往前写一点,有些人还在近旁,有些事还在继续。未必还是欢快的,却是真实的。接下去的三年时间,从荆门到青山,从青山回到荆门,又从荆门到房山,就这样,每年换一个地方。
        接着写,我得简洁点,三年的事,只用十三章节。
        我是第一批从荆门到武汉的,当第二批人来到武汉时,才知我们的郝队长不会来武汉了,因为他调走了。人家原就是局机关的处级干部,不可能总在基层吧!
        我们喜欢这个大队长,在我们心目中,郝队长真是一个“好队长”,可是,事情未必如人心愿。
        新来的队长会是谁呢?我们期待着。……
        新来的队长刚从部队学习归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工地板头料脚,做小板凳。开大会时,让每人都有小板凳坐。坐小板凳开大会,那是向部队学来的。
        新队长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在我们大队试改“部队编制”,大队改称“连”,新队长就是“连长”,大家直呼其为连长,不必加姓都不会搞错。“连”下面就是“排”,他从工人中提拔优秀的师傅上来担任“排长”,而我们这些技术人员就是“技术排长”。
        对我们这些原工长来说,无所谓,要做的就是这些工作。只是责任减轻了,因为我们辅助排长工作,是副职。
        连长觉得,我们这个连队,原先在四川德阳,后来到黑龙江大庆,再后来到荆门,都是小县城。今日忽然要进省会城市,所以开会时,他一再强调,要向南京路上好八连学习,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要学城里人穿细腿裤子,不要去吃“马路面”。
        大家好奇,什么是“马路面”?原来他所说的“马路面”,应该写作“麻卤面”,武汉人称作“热干面”。
        我们到武汉来建设“青山炼油厂”,工地近旁就是青山镇,青山镇上就卖热干面,大家还是去吃了热干面。热干面不同于上海的阳春面,也不同于北京的捞面,它是热的、它是干的,它有浓浓的芝麻香味。
        (未完待续)


      有才子曰:北京,再见

      —— 版权所有:才子曰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专题活动 | 最新更新 | 公众号 | 手机版

      备案号:津ICP备20230094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