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散文原野
      池上楼
      发布日期:2020-04-12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池上楼的出名还是由于谢灵运的这首《登池上楼》,据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还是谢灵运梦中所得,《登池上楼》所咏原址在今鹿城区东公廨,清末温州中学旧址(今温州实验中学内),后毁。后人在积谷山下凿池,临池建楼,以怀谢公。清道光初,邑人张瑞溥购得此地,增筑“春草轩”、“怀谢楼”、“鹤舫”,名之“如园”。园内楼、轩、舫、亭、台、廊与假山、奇石、天井、池、井,搭配井然有序,园虽不大,但不觉小,池上楼在北,楼下为池,池对岸为积谷山,跨池有登云桥,过桥可登山巅留云亭。园中鹤舫、春草轩、怀谢楼,自东而西,楼与楼间有井院相隔,回廊相通,使各楼院之间即相隔,又相连,怀谢楼、池上楼为两层,怀谢最高,登楼怀谢,恍惚间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幽意。
        园内楼壁、书法陈例多谢公诗,谢灵运出自名门,是东晋名将谢之孙,世袭康乐公,小名客儿,世称谢客,他的母亲是王羲之的外孙女,他身上流淌着东晋“王谢”两大名门望族的血脉,王谢风流,身份自然无比尊贵。刘宋代晋后,降为康乐侯,刘永初三年(422年)出任永嘉(辖永宁、乐成、永固、横阳、松阳五县,包括今温州、丽水大部、台州部分地区)郡守,任上政务之余,遍游永嘉山水,写了大量的诗文著作,其中现存的山水诗20首,是他山水诗的巅峰之作,永嘉秀丽的山水,给他提供无穷的创作源泉和想像空间。他的山水诗影响深远,唐代大诗人李太白也是他的粉丝,追踪他的足迹,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青猿啼”。但平心而论,就诗的艺术成就,谢灵运山水诗成就不仅与李白,就是与后世的王孟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谢诗多名句,但少名篇,你要问他诗的名句,比比皆是,池上楼就因“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而名存千古,但你要问他哪一篇写得好的,还真的难找,他的诗及山水诗还残留“玄言诗”的弊端,这与唐代诗人孟浩然相反,孟诗多名篇,但少名句,就如闻一多论孟浩然的诗一样,孟诗将精髓平均分配到全篇各句,甚至每人字上,显然这也是孟诗的特点,也是孟诗不能达到山水的最高峰的缘故,而唐代另一位诗人,则兼顾了这两者,他就是诗佛王维,中国山水诗的巅峰,而李白的山水,俊逸清新,意境开阔,浪漫无边,与王维媲美。但全不管如何,谢灵运是公认山水诗的第一人,把玄言诗带到了山水诗,引入了清流,并最终汇聚洪流,成为中国诗歌长河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园门有清代书法家、嘉庆进士吴山尊联:“春草池塘仍旧迹,东山风月绘名园。”春草轩内取东坡诗为联“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1981年被列为温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记得之前入园还须买票,山人到如园多次,有独往,有陪诗友,伴家人的,园内各角植物各种花卉,虽不多,却点睛,春池睡莲,腊月梅香,白玉兰、茶花院中各自芬芳。
        园内静坐,听琴箫一曲,吟诗作赋,自是骚人风雅事,温州园虽多,但名声如池上楼者,仅无仅有,山人外地朋友,没有人不知池上楼的,如温州书法,少人不知马公愚的,温州自东瓯国以来,名人辈出,但从影响言,无如谢公灵运者。有感于此,录拙诗三首作结,以怀谢公。
        戛日登池上楼
        山水诗源地,登临怀谢公。
        池楼复旧貌,蝉树送曛风。
        积谷画幽寂,园禽啼郁葱。
        诗山路漫漫,苦悟不能工。

        早春再登池上楼感赋两首
        (一)
        园柳春池绿,至今思谢公。
        楼台寻旧迹,琴曲唱新风。
        古调虽高雅,今人已不通。
        诗山路多寂,谁个入其中。

        (二)
        池楼存一隅,只为康乐故。
        谢家不世功,刘宋一朝戮。
        春草绿年年,柳禽鸣唿唿。
        浩然诗国中,山水称高祖。


      有才子曰:池上楼

      —— 版权所有:才子曰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专题活动 | 最新更新 | 公众号 | 手机版

      备案号:津ICP备20230094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