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齐山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此诗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表现出封建知识分子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却又有不甘落拓消沉之意。全诗语言情调爽利豪宕,风格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零陵早春》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零陵春早,长安春迟,作者开篇将春拟人化,问春从零陵出发北上,几日能到长安,构思新奇而又合乎情理;后两句作者感慨春能到长安,而自己却只有“还乡梦”能“入故园”,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情。全诗深曲委婉,耐人寻味。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专写词人人生与思想发生变化时的心态词,上片写秋夜秋风的冷势与词人不眠的心态,下片从相思的角度来烘托词人不热衷于回朝效命的心态。全词通过描写秋夜秋风秋月秋冷秋思来渲染词人的秋“愁”,这是继柳永之后,作心态婉约词的成功尝试。
《馀干旅舍》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了诗人寄寓在余干旅舍时,独自凭眺周围,看到一片凄凉萧瑟的景色,再加上阵阵捣衣之声,触动了深深的乡情愁思。全诗按时间顺序,从日暮时分到夜色渐浓,到明月初上,最后到夜色阑珊,层层透露出诗人越来越强烈的乡情旅思,感情真挚,意蕴深沉。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诗作。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诗坛上别具一格。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是北宋贺铸的词作。此词以常见的写景起手,抒写了作者自己超脱尘世的恬淡自然的心境。上片布景,下片抒情。上片用白描,显得异常闲适而恬淡,下片的情却通过日常生活的四件事来体现,即醉酒,下棋,长睡,题诗,颇有牢骚。
《秋风引》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全诗四句,前两句写秋风始至,鸿雁南来;后两句写风吹庭树,孤客先闻。此诗表面写秋风,实际却是在感叹自己的际遇,抒发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其妙处在于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而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
《始闻秋风》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是诗人为秋风代言。在首联中诗人把秋风拟人化,诗人与秋风的对话紧扣诗题,并侧面反映出秋风与诗人原是故旧,秋风对诗人很有感情。中间两联,宕开一笔,作了转折,由为秋风代言变为写诗人之所闻、所见和所想。尾联是诗人对秋风的答词。这首诗先写秋风对诗人的谈话,再写诗人对秋风的言语,含蓄别致地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此诗作为边塞诗,而带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送王司直》是唐代作者皇甫冉所写的送别诗,这首诗是五言绝句。诗中诗人发自内心的祝愿,又流露出诗人蒙胧的不安与对友人深情的惜别。
《望江南·闲梦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的词作。词人选取春秋两季景色为代表去着力描绘,采取梦幻的形式,将虚景与实景融合为一,借梦境抒情,表达对故国清幽自在的情境和人物的追慕之情。
《四块玉·浔阳江》是元代马致远所写的一首散曲。该曲是马致远在浔阳江边回忆起同为羁宦失意的白居易而写的一首散曲。词人通过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到历史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略带忧伤的官场失意情思。
《醉著》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渔村景色,后两句写人、写事,表现了渔村生活的静逸、清幽。全诗写来由远及近,由大而小,著一事而概全貌,用语自然流畅,富于情趣。
《谢亭送别》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前二句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二句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以描写景色作为反衬的手法表达情感,笔法富于变化。
《白石滩》是唐代诗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五言绝句。 [1]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在白石滩白天所见的清秀景色,后两句写晚上所见的景物和人物活动。诗人淡淡几笔,勾勒出一幅清浅、明朗、柔和、优美的图画,足可见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画面清丽优雅,盎然生机、喜悦之情溢于言外。诗写清溪白石,语言也象清溪白石,洁净洗练,朴素圆实,流露出诗人特有的诗风。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是北宋词人秦观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通过人的感受点示了时间、地点、气候 [1] ,女主人公在春天的早晨独自登楼;下片正面描写春愁,将飞花比作梦,将细雨比作愁,点明了主旨。作者用“轻描淡写”的笔法,融情入景,意境怅静悠闲,色调轻浅幽渺,含蓄有味。
《水调歌头·游览》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词作。此词通过抒发一次春游的感受,表现了鄙弃世俗的清高。上片描绘溪山美丽的春景;下片描述主人公高蹈遗世之情态,大有放浪形骸之外的飘逸和潇洒。全词情景交融,缓缓道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虽然也流露了词人徘徊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矛盾心情,但仍不失豪纵之气。
《品令·茶词》是北宋词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词。该词把作者当时日常生活中心里虽有而言下所无的感受情趣表达得新鲜具体,既表现出作者对茶的喜爱之情,又蕴染着他一腔念旧怀远的沧桑之感,巧妙贴切,耐人品味。
《溪兴》是唐代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开头两句写垂钓、酣饮,透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第三四句则进一步突出了这种表面闲逸实际凄凉的心理感受。全诗既无慷慨激昂,也无缠绵悱恻,却也是闲景寄哀,浸人心腑。
储光羲,唐代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授汜水尉后为安宜县尉尉。公元751年(天宝十年)转下邽尉,后升任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安史之乱后,被贬谪,死于岭南。为盛唐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之一。其诗多为五古,擅长以质朴淡雅的笔调,描写恬静淳朴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
《寒塘》是唐代诗人赵嘏(一说司空曙)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写客中秋思。前两句写作者晓临寒塘而见秋色;第三句写见秋色而触发乡愁;末句以景结情,一则渲染了浓重的秋意,同时以雁南归反衬人不得归。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混成,含蓄有味。
《夏日登车盖亭》是北宋诗人蔡确创作的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写作者被贬安州官冷身闲,得以放情山水的逸兴,并化用《楚辞·渔父》句意,隐约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遁生活的向往,闲静的基调中含沉郁之致,委婉深切。
《饯别王十一南游》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为《唐诗三百首》所收录。此诗抒发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情意,描写了挥手远望直到陷入思念,愁肠百结,写得动人心弦。全诗没有“别离”二字,只写离别后的美景,然而浓浓的离情别绪已完全融入景中,曲折婉转,首尾呼应,手法新颖,别具匠心,离思深情,悠然不尽。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章台夜思》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身在外地思念家乡的诗。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秋夜所闻所见,写尽寄居他乡的孤独、悲凉。诗的后半,写“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最后点出时当秋节,更令人愁思不断。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恨。全诗一气呵成,感情真挚,幽怨清晰,感人至深。
卢纶的这首禅诗言简意赅,充满禅趣。作者并没有详细交代自己路上的经历,不仅省去了很多笔墨,使得语言凝练,而且更加突出了对禅趣的阐述。诗人用“流水、明月、香火、风幡”等意象入诗,充满表明其内心对禅境的向往,最后抒写悟后的感受,“何山路不通”,也令人启迪深刻。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明月照万象,清水拂微尘。
《留别王侍御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失意后创作的赠别王维之诗作。此诗先述说自己在京没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离京却又不舍得与好友分别,表达了心中的怅惘和矛盾。接着慨叹自己无人援引,只好甘守寂寞,回乡隐居。全诗语调低沉,有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还有怀才不遇的嗟叹。语言浅显,表达直率,对偶不求工整,但却自然流畅,显示出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
《南乡子·送述古》是北宋文学家、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送别之作,清新中有深意,自然中寓浓情。词的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下片则述归来怀念之情。友人既已远逝,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表达了词人情真意切的送别之情。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大气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