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清江引·秋居》是元代作曲家吴西逸创作的一首小令,全曲文字简洁,意境潇洒,色彩淡雅,格调清新,白雁、雪、云、月、星斗,组成一幅静谧清凉的 秋夜画面,素雅之色衬淡泊之情,深刻地表达了作者远离污浊的尘世,回到大自然的怀抱的追求,保持高雅的情操的向往。
《端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身处异乡时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四句,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前两句写诗人得不到家人音书而产生归家之梦,以及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后两句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此诗借景抒情,格律工整,具有一种回环流动之美。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蜀葵花歌》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代表作品。全诗通过描写蜀葵花的花期长,新花未开旧花老,勉劝世人,人生苦短,要珍惜光阴,及时行乐。
《送崔子还京》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二句写崔子获归长安的喜悦;后二句写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全诗采用了诗家惯用的对照手法,写喜用“扬鞭只共鸟争飞”,写苦用“雪里题诗泪满衣”,一喜一忧都反映出久成塞外之人的恋乡心情。全诗寓情于景,渲染得力,余韵悠长。
《山店》是唐代诗人卢纶(一说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诗人深夜投宿山店所见所闻的描叙,抒写经过艰难山路跋涉见到优美山景后的喜悦心情。首句写暮程倦客,希望有店投宿。次句写疑若路穷,只听到四处潺潺溪流倦意顿消。三四句写数声犬吠,几点松火,山店已然在望。这首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人物的行动贯串其间,通过人物行动和颇具特色的景物的结合,巧妙地刻画出人物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富有艺术感染力。
《霜月》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全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诗人将静景活写,前两句生发出了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栩栩然传达了一种生动而优美的景象。这颇可看出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九日齐山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此诗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表现出封建知识分子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却又有不甘落拓消沉之意。全诗语言情调爽利豪宕,风格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零陵早春》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零陵春早,长安春迟,作者开篇将春拟人化,问春从零陵出发北上,几日能到长安,构思新奇而又合乎情理;后两句作者感慨春能到长安,而自己却只有“还乡梦”能“入故园”,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情。全诗深曲委婉,耐人寻味。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专写词人人生与思想发生变化时的心态词,上片写秋夜秋风的冷势与词人不眠的心态,下片从相思的角度来烘托词人不热衷于回朝效命的心态。全词通过描写秋夜秋风秋月秋冷秋思来渲染词人的秋“愁”,这是继柳永之后,作心态婉约词的成功尝试。
《馀干旅舍》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了诗人寄寓在余干旅舍时,独自凭眺周围,看到一片凄凉萧瑟的景色,再加上阵阵捣衣之声,触动了深深的乡情愁思。全诗按时间顺序,从日暮时分到夜色渐浓,到明月初上,最后到夜色阑珊,层层透露出诗人越来越强烈的乡情旅思,感情真挚,意蕴深沉。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诗作。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诗坛上别具一格。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是北宋贺铸的词作。此词以常见的写景起手,抒写了作者自己超脱尘世的恬淡自然的心境。上片布景,下片抒情。上片用白描,显得异常闲适而恬淡,下片的情却通过日常生活的四件事来体现,即醉酒,下棋,长睡,题诗,颇有牢骚。
《秋风引》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全诗四句,前两句写秋风始至,鸿雁南来;后两句写风吹庭树,孤客先闻。此诗表面写秋风,实际却是在感叹自己的际遇,抒发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其妙处在于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而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
《始闻秋风》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是诗人为秋风代言。在首联中诗人把秋风拟人化,诗人与秋风的对话紧扣诗题,并侧面反映出秋风与诗人原是故旧,秋风对诗人很有感情。中间两联,宕开一笔,作了转折,由为秋风代言变为写诗人之所闻、所见和所想。尾联是诗人对秋风的答词。这首诗先写秋风对诗人的谈话,再写诗人对秋风的言语,含蓄别致地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此诗作为边塞诗,而带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送王司直》是唐代作者皇甫冉所写的送别诗,这首诗是五言绝句。诗中诗人发自内心的祝愿,又流露出诗人蒙胧的不安与对友人深情的惜别。
《望江南·闲梦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的词作。词人选取春秋两季景色为代表去着力描绘,采取梦幻的形式,将虚景与实景融合为一,借梦境抒情,表达对故国清幽自在的情境和人物的追慕之情。
《四块玉·浔阳江》是元代马致远所写的一首散曲。该曲是马致远在浔阳江边回忆起同为羁宦失意的白居易而写的一首散曲。词人通过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到历史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略带忧伤的官场失意情思。
《醉著》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渔村景色,后两句写人、写事,表现了渔村生活的静逸、清幽。全诗写来由远及近,由大而小,著一事而概全貌,用语自然流畅,富于情趣。
《谢亭送别》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前二句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二句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以描写景色作为反衬的手法表达情感,笔法富于变化。
《白石滩》是唐代诗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五言绝句。 [1]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在白石滩白天所见的清秀景色,后两句写晚上所见的景物和人物活动。诗人淡淡几笔,勾勒出一幅清浅、明朗、柔和、优美的图画,足可见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画面清丽优雅,盎然生机、喜悦之情溢于言外。诗写清溪白石,语言也象清溪白石,洁净洗练,朴素圆实,流露出诗人特有的诗风。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是北宋词人秦观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通过人的感受点示了时间、地点、气候 [1] ,女主人公在春天的早晨独自登楼;下片正面描写春愁,将飞花比作梦,将细雨比作愁,点明了主旨。作者用“轻描淡写”的笔法,融情入景,意境怅静悠闲,色调轻浅幽渺,含蓄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