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桥横卧在海河之上,像一柄镀金的钥匙,试图开启津门的记忆之门。这座始建于1939年的老桥,早已褪去木结构的朴素外衣,披上了中西合璧的华服。
北方的雪夜,总是来得格外早。老屋的土炕烧得正热,爷爷从樟木箱底取出那个包着红绸的搪瓷缸,缸沿还留着去年冬天的茶渍,说是这样的老茶缸才能焐得住新雪的清冽。
北方的秋夜来得早,玉米秆子堆成的柴垛在月光下泛着金黄。父亲从窑洞里取出那只粗陶茶壶,壶身还沾着去年冬天的茶垢,说是这样的老壶才能镇得住新收的玉米香。
秋深了,老家的晒谷场上还留着几垛稻草,月光斜斜地切过来,把草垛的影子拉得很长。阿嬷从灶间提出一把黑铁壶,壶底还沾着灶灰,说是这样煮出来的茶才有烟火气。
夏夜饮茶,最宜在竹帘半卷的廊下。取一只素白瓷杯,撮三两片明前龙井,不必多,多了反倒浊了茶性。沸水冲下去,茶叶便如绿衣舞女,在杯中舒展腰肢。
梅子黄时,日日晴好。读罢曾几的《三衢道中》,恍若饮下一盏明前龙井,舌尖泛起淡淡的回甘。那"小溪泛尽却山行"的转折,那"添得黄鹂四五声"的惊喜,分明是一场心灵的沐浴,将尘世的浮躁一一洗去。诗人笔下三衢山道的寻常旅程,竟成了千年后我们观照生命的一面明镜——原来人生的至味,不在远方的奇崛,而在脚下每一步的清欢
庆历四年冬,余过曹州故地,闻成武东南有郜鼎遗墟,乃驱马往谒。时暮云四合,寒鸦数点,惟见残垣断壁半没于荒草。抚碑而叹,遥想古郜之盛,恍若隔世。文叔尝言:"郜者,文王之胤也。"遂作文以记之。
来天津旅游,一个必须的打卡热点位于两座旧宅中间,这两座旧宅便是袁世凯与冯国璋的故居。这两座豪宅均为欧式风格,冯国璋的宅院是从奥匈帝国的一位工程师处购得,后又请德国工程师设计改造、扩建,有主楼有大院,被时人成为冯家大院,可见规模不小。冯国璋这座宅院建成于民国初期,挨着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旧居建宅院,也可见其与袁世凯的关系之亲近。两座豪宅亲近,两个人渊源更深。从关系